第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掌握司马光《资治通鉴》、宋词杰出人物、元曲以及宋代绘画书法的杰出人物代表的史实。2.比较《资治通鉴》和《史记》、比较宋词的不同风格,培养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3.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激情导入、明确目标】多媒体播放王菲的一首歌《明月几时有》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词是谁做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宋元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在隋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出现了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等著名文学家,还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艺术家张择端、赵孟頫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作者及其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例和记载内容:是一部________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_____到_____的苏轼:____文学家,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____的思想感情。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李清照:_______的女词人。她的词________。辛弃疾:______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里,经常倾吐对___________的悲痛。元曲:元曲是由____和____组成,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优秀剧作家____。代表作有《________》。绘画:北宋张择端的《________》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元代画家_______,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___________。书法:“宋四家”指____、____、____、____。元朝________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P78页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事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情吗?他们说的例子对吗?你也找找看。【扣标整合】:【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资治通鉴》相关内容的总结,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北宋司马光B.体例:编年体C.特点: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唐朝的历史D.意义: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下列事件不可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到是()A.春秋五霸B.“陈桥兵变”C.“贞观之治”D.“澶渊之盟”3、《念奴娇》《满江红》和《蝶恋花》,当你看到这些时候你会想到的是()A.唐诗B.宋词C.元曲D.杂剧4、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唐诗、宋词B.唐诗、宋词、楚辞C.唐诗、宋词、元曲D.楚辞、唐诗、元曲5、在北宋,如果颁发“对词发展突出贡献奖”,最佳人选应该是()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6、歌谣是识记历史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同学们对“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一目内容的总结,其中错误的是()A.山水、花鸟和风俗,宋元绘画技巧熟B.择端《清明上河图》,两宋都城景色秀C.“神品”之画赵孟頫,多才多艺功深厚D.行书大家有苏轼,黄庭坚蔡襄和米芾7、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A.《史记》B.《资治通鉴》C.《金刚经》D.《水经注》8、《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找到()ABC黄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北宋时期战国时期五代时期D(二)、阅读下列材料:全书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时19年编辑完成。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两年,他就积劳而逝。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请回答:材料中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指的是哪部书?该书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在这部书中,我们能看哪个阶段的历史史实?【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