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日中而市,交易而退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解析)D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这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A为唐都长安,此时界限还未打破;B反映的是草市的情况;C反映的是市坊界限未被打破时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D。2、“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A、废分封,设郡县B、设立中朝和外朝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丞相,设内阁(解析)B题干要求找出支持汉朝在继承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了创新的史实。A为秦朝的史实;C属于开始于明朝的史实;D为明朝的史实;只有B项为汉朝的史实。汉朝在继承秦朝中央官僚制度的基础上即设立了外朝,同时又形成了中朝牵制外朝的权力,故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故正确答案为B.3、“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该言论反映了A、孔子的“为政以德”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朱熹的“格物致和”D、黄宗羲的“工商皆木”(解析)C从题干要求明显可以看出为对事物的理的探究,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4、太平天国《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说明了《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依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解析)D《资政新篇》据史实来看并非农民革命运动的产物,没有适应天平天国革命的需要,排斥A;《资政新篇》发表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未产生,排除B;C也不符合历史史实;《资政新篇》为农民领袖洪仁玕所写,其刊印也得到天平天国领导人的同意,故正确答案为D。5、1928年底,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湘赣)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文中的“红旗子”是指A、南京临时政府B、工农苏维埃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陕甘宁边区政府(解析)B据“红旗子”可以判断为中共领导的政权,符合题意的只有B、D。而D为抗日战争用心爱心专心1时候的政权,不符合时间1928年,故正确答案为B。6、右图所示为民国35年的一副对联,由此可见A、当时的国统区物价飞涨B、作者主张要像彭祖般长寿C、当时国统区是太平新世界D、作者满意当时的社会状况(解析)A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得出正确答案。7、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解析)B从时间上来看1955年来中国的访问的国家比1954年的多,这要归结于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中外的交往。A为建国时的外交政策,排除A;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为20世纪70年代的事,不符合题意;D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只能为B。8、“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这段话体现了罗马法所蕴藏的法律理念是A、人人平等B、不告不理C、三权分立D、集体管理(解析)A据材料信息“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心满意足”“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可以比较准确判断出此段话的含义为强调人人的平等,故正确答案为A。9、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完成后,英、法、美、德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