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从军行李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颀李颀(690-751)唐朝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诗内容丰富,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其诗格调高昂,风格豪放,慷慨悲凉。擅写各种体裁,七言歌行尤具特色。作品今存《李颀集》。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解题、写作背景(课本注释①)解题、写作背景(课本注释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读诗,正音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基调和主题。2、鉴赏名句。教学重点:鉴赏名句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问题:1、请试着翻译本诗歌。(已布置预习)2、请找出本诗的主旨句(诗眼),并加以概括和分析。3、请分析名句“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的表达效果。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又仿佛听到细君公主琵琶声幽怨。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又仿佛听到细君公主琵琶声幽怨。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1、检查预习:翻译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译: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2、请找出本诗的主旨句(诗眼),并加以概括和分析。明确:①“空见蒲桃入汉家。”②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谁都想班师回朝。但“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只能跟着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但结果却是“战骨埋荒外”,换到的也只是区区的蒲桃,得不偿失。③此处用典,讥讽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草菅人命的帝王,也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思想。明确:①“空见蒲桃入汉家。”②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谁都想班师回朝。但“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只能跟着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但结果却是“战骨埋荒外”,换到的也只是区区的蒲桃,得不偿失。③此处用典,讥讽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草菅人命的帝王,也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思想。明确:①胡地的大雁夜夜哀鸣着惊飞不停;胡人的士兵个个痛哭着泪流滂沱。②紧张的从军生活、凄冷酷寒边塞景象,使得即使是土生土长的胡雁、胡儿尚且“夜夜哀鸣”、“双双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侧面烘托)的艺术力量。③表达了诗人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的痛斥,悲多于壮。3、请分析名句“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的表达效果。鉴赏名句答题步骤小结:①理解翻译诗句的内容。②点明手法并分析。③指出诗句在表达情感主旨上的作用。拓展提升: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注解】①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②“玉关”,即甘肃玉门关。③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问题:请分析一、二句的表达效果明确:1、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含义)2、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而“岁岁”、“朝朝”重叠词的妙饰,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手法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