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安排:课前准备:1、课代表带读;课前演讲(5分钟以内)(1)2人一组(2)一周2次(3)PPT(中心思想、关键词)——简洁(4)时事、社论2、上课前自觉准备好这堂课所需的课本、练习册(课前准备),抽背一两道题。3、课堂上:注意听讲,做好笔记4、课后:及时完成作业、整理知识点,每上完一单元,把本单元的笔记整理好。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自主学习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P64)3.文字有何作用?汉字有何作用?我国的史书典籍有何特点?(P64)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国家产生时间发展结果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古代中国公元前2100年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烟消云散雅利安化面目全非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隶书楷书行书金文草书篆书甲骨文汉字的字体不断演变,但始终没改变“方块字”的特色,至今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见证之一:汉字见证之一:史书典籍一、一、源远流长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基本特征11见证:见证:((11)汉字()汉字(P64P64))((22))史学典籍(史学典籍(P64P64))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规模---,留存---,世界仅有①文字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汉字作用: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C中华世纪坛序言中写道:“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檗风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B.中华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22、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如何再创辉煌如何再创辉煌??原因:原因:自身自身封建统治的没落封建统治的没落(内因)(内因)外来外来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外(外因)因)((11))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65)((22))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P66)思考:你能从身边哪些例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呢?相关时事:《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假如文物会说话》……《甄嬛传》《如懿传》……博物馆热“奴才罪该万死”故宫游览路线二、博大精深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基本特征22(一)表现(一)表现1.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独特性((P66P66))((11)文学艺术)文学艺术((22))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作用:作用:反映精神生活,展现精神世界有独到的作用特点: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独特地位: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地位: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特点: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意义:意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二、博大精深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基本特征22(一)表现(一)表现2.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区域性((P68P68))((11)原因)原因((22))表现表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不同,受历史、地理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