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设计过程(1)1、发现、明确技术问题【I】(1)问题的来源:A、生活中必然会碰到的;(案例:电话的发明)B、由别人给出的:(案例:汽车外观呈流水线型的设计)C、主动发现的:(案例:贝尔电话的发明)(2)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A、观察日常生活现象:新式纺纱机的诞生;B、收集和分析信息;C、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伽利略与体温计;(3)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A、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能否设计一个能回收天空中常常出现的不明飞行物的产品;B、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C、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怎样才能将冬天下的雪有效地利用起来?(4)问题的价值:A、科学性:符合科学原理;(如:永动机)B、先进性: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C、普遍性:是不是普遍问题;D、主要性:是不是主要问题;E、可行性:现有技术是否可解决;(如:会走路的书包)F、效益性: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如将冬天下的雪有效地利用起来。)(5)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1)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2)设计者的技术能力和条件;A、主观: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B、客观:人力、财力、物力;2、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II】(1)设计的一般过程:3、收集并处理信息【I】(1)文献法: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分析的方法称为文献法。(2)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式进行实际调查,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方法称为问卷调查法。(3)把以询问的方式收集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方法,称为询问法。4、选择材料或标准件【I】(1)选择材料的标准:主要从设计、经济、取材、加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选材;(2)标准件:是指经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包括紧固件、连接件、密封件等,如:螺丝、灯泡、开关等;升入高中后,孙宇感到学习内容不但增多了,而且有了一定的难度,他晚上看书学习的时间也随之延长。家里的台灯让孙宇伤透了脑筋。写作业时,凌乱的书有时会将台灯碰倒;楼下的汽车鸣笛声会使声控开关控制的台灯突然熄灭;灯光太弱,孙宇想看清书上的内容就得费劲地靠近课本,时间长了,腰酸背痛,而且视力下降了许多。孙宇就使用台灯产生的苦恼询问班上的同学,他发现多数同学竟然存在同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台灯才适合学生使用呢?”孙宇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A1.孙宇发现问题的途径是()A、观察日常生活现象B、收集和分析信息C、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D、联想法A2.孙宇设计制作如灯时,最不可能是标准件的是()A、灯泡B、开关C、底座D、电线A3、孙宇设想一种台灯,只要人坐在灯旁,依靠人体的热量就能使台灯发光的构思方法是属于()A、草图法B、模仿法C、联想法D、奇特性构思法A4、孙宇在设计及制作台灯时受到的限制不可能的是()A、台灯的特点B、知识与技能C、构思方法D、材料A5设计的一般过程: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作模型或原型③制定设计方案④产品的使用和维护⑤测试、评估和优化。正确的顺序是()А.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⑤④①③②A6.在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紧接着制定设计方案为:()A.收集信息方案构思设计分析方案呈现方案筛选B.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C.设计分析收集信息方案构思方案筛选方案呈现D.收集信息方案构思方案筛选设计分析方案呈现“中学生使用的台灯”过程中,存在如下环节:①进行稳定性、绝缘性能等方面试验。②通过设计分析,制定并筛选出最佳设计方案。③制作台灯原型。④对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同学们喜欢的造型、色彩、附加功能等。以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A8.陈晨同学制作的便携式小凳,在评估的过程中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将凳脚板由原来(甲)的形状挖去了两个弧形板(乙),这是出于什么原因的考虑:()A、结构强度增大、安装容易;B、携带方便、重心降低;C、外观更美观、重量更轻;D、成本降低、制作方便。5、制定设计方案【II】(1)设计分析产品设计需考虑多个因素,归纳起来这些因素分别归属产品本身、使用者、使用环境,即“”、“”、“”。(2)方案构思A、草图法:绘制草图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