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1-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练习一、单项选择题(2009·云南玉溪5月)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09分许,“神舟七号”飞船升空。9月27日16时39分许,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了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读图1和图2,完成1~3题。1.“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图1中的()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解析】飞船发射升空为9月25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附近,且向近日点方向移动,应为丙点。【答案】C2.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漫步时,五星红旗能够“飘扬”起来的原因是()A.风力B.辐射C.温差D.失重【解析】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五星红旗“飘扬”应与失重有关。【答案】D3.图2中翟志刚出舱活动时所见太空是漆黑的,原因是()A.飞船所在宇宙空间阳光被其他天体所遮挡B.宇宙空间有昼夜之分,飞船进入太空时为黑夜C.宇宙空间无大气,不能散射太阳光D.为突显翟志刚出舱活动,人工加黑了照片背景【解析】由于太空中无大气,太阳光不能被散射。【答案】C(2008·湖北黄冈5月)根据某地区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日辐射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变化图。读下图,完成4~5题。4.该地区1月和7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日总量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的墙面()A.分别朝北、朝东B.分别朝南、朝西C.分别朝西、朝南D.均朝北【解析】在图中找到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为4186千焦/平方米·日的等值线与1月、7月日辐射总量线的两个交点,然后判断。【答案】D5.经研究发现该地区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小,其原因是()①太阳高度角最小②气温最低③经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④反射作用最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日出、日落时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且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答案】B(2009·淄博4月)读下图,完成6~7题。6.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A.恒星轨道B.彗星轨道C.行星轨道D.卫星轨道【解析】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是围绕地球,地球属于行星,围绕行星的轨道是卫星轨道。【答案】D7.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A.太阳风B.核能C.太阳能D.光能【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电池利用的是太阳光,其开发的能源类型是太阳能。【答案】C(2009·福建宁德5月)北京时间2009年2月11日某时,美国一颗卫星(铱星33)与俄罗斯一颗已报废的卫星(宇宙2251)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千米处相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其中,铱星33的轨道倾角为86°,宇宙2251的轨道倾角为74°(卫星轨道倾角即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读“卫星相撞示意图”,完成8~9题。8.两卫星相撞时()A.莫斯科正烈日炎炎B.北京正处深夜C.华盛顿正夕阳西下D.伦敦正旭日东升【解析】卫星相撞时间为2月11日,据图可知此时北极点周围有极夜现象,则据图可看出莫斯科位于昏线附近,北京处于夜半球中间位置,华盛顿约位于昼半球中间,伦敦处于昏线附近。【答案】B9.两卫星相撞前那一时刻,卫星“宇宙2251”的运动方向是朝()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解析】依据两卫星的轨道倾角可确定“宇宙2251”的轨道,依据地球自转方向推知卫星运动方向。【答案】C(2009·江西3月)下图是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对M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全年的太阳辐射都较丰富,主要是受昼夜长短因素的影响B.M地3月和9月的太阳辐射较强,主要是因为这时的太阳高度大C.M地的太阳辐射较强,使M地成了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D.M地的太阳辐射较强,有利于棉花的种植【解析】太阳辐射强度受太阳高度的影响,M地3月和9月太阳高度较大,因此太阳辐射较强。M地全年太阳辐射都比较丰富,说明太阳高度变化较小,应位于低纬度地区,A错误;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主要有气候与地貌,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M地太阳辐射强,但不一定雪线就最高,C项说法错误;棉花是一种耐旱的农作物,M地虽然太阳辐射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