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引起每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变动带来了什么影响?图片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式?其特点是什么?它与商品经济相对立,是一种满足个体生产和生活需要、封闭式、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它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之间紧密结合。封建自然经济: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假如董永家住厦门,鸦片战争后,就织女是否还织布的问题,他们夫妻可能作出什么决定?这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合作探究:请看下述材料然后讨论回答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物美价廉,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农产品日趋商品化“织”与“耕”分离农产品日趋商品化2、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1、表现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非“男耕女织”并非“自给自足”合作探究: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会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什么积极影响?“织”与“耕”分离农产品日趋商品化2、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1、表现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非“男耕女织”并非“自给自足”3、影响:有利于民族资本经济的产生劳动力市场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还影响到中国社会其他方面: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政治思想观念一些地主阶级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改变夜郎自大的观念,从主张学习西方到付诸行动。社会生活一些中国人开始穿西装、吃西餐、建西式花园洋房、举行西式婚礼。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问题探究:何为“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注: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起义军——捻军。勤远略,意为替皇帝解除外患。——曾国藩根据材料思考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内忧外患2、目的:内忧:国内人民的反抗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具体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御外来侵略根本: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洋务派采取何种手段来解决危机?对此你们怎么评价?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4、概况代表人物主要内容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央地方““洋务派”洋务派”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军事工业(自强)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7年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6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民用工业(求富)1888年湖北织布局1890年汉阳铁厂张之洞1877年开平煤矿李鸿章1872年轮船招商局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建立近代海军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1862年,为培养翻译及外交人才,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当中国清政府在一些地主阶级官僚推动下,进行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时,日本政府也在包括中下级武士在内的力量推动下,进行了学习西方的什么运动?明治维新中国和日本同期学习西方,但最后却出现了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结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