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一个让中国人又爱又恨的字眼。爱,因为它让许多人推开了国门,去感受更大的花花世界;恨,因为它让不少人苦苦挣扎,奉献了多少个日日夜夜。30多年来,英语热潮席卷三代中国人,已然升华为求学就业的筹码,一场久盛不衰的全民运动:中考[微博]、高考[微博]、四六级、考研[微博],甚至更后面的入职测试、职称评审,都有着它的一席之地。但一面是英语学习过热,一面是实际效果不佳,这样的矛盾深深地困扰着大众。网络上,“把英语拉下神坛”、“英语滚出高考”、“给母语学习让路”等言论层出不穷;现实中,“英语拟退出高考”、“小学一二年级不开英语课”——中国在英语考试上的改革不断引发热议。于是,关于“中国学生该在英语上投多少精力”的话题再度被翻出来,不少人认为,是时候给英语降降温了。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英语教育改革”的大讨论持续升温。然而,要真正地找到病因并开出良方,还得往前深挖,从头说起。从古至今,中国的英语教育一直在“神坛”和“谷底”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