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教育进入课堂平川区王矿中学(730917)何汉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首要是想法的创新,教师的任务是形成一个孕育创新的摇篮,让想法层出不穷。教学中教师要讲解科技领域的发展历史、前沿和热点,帮助学生开拓科学视野、启发科学兴趣,找到探究方向,让学生有想法,主动参与成为有创新意识的主体。让学生了解创新并不神秘:商用大型烤面包机改为家用小型机、楼内电梯设计到楼外是创新,时钟与电磁组合成定时自动装置、吸收电磁波材料涂到飞机上隐藏飞机也是创新,网上购物、网上冲浪都是创新。节省材料、结构变简单、适应性变广泛就是创新,从模仿到熟练运用,再到推陈出新,是创新的一般过程。创新的方向则千人千面,学生关注慈善,创新慈善方式;喜欢写作,鼓励办一份中学生杂志;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科学;爱发明创造,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协助学生发现兴趣和特长,兴注、培养学生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在喜欢的领域不断探索和深化,这些靠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实现。二、阅读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培养富有理想、充满活力和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离不开阅读。笛卡尔说“阅读优秀的书籍,就是和过去时代中最杰出的人们---书籍的作者---进行交谈,也就是和他们传播的优秀思想进行交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寻求突破,继续为下一代积累新知,以创新造福人类社会,这才是追求知识的本质。博览群书,可博古通今,获得开放和活力,激发新思考,如《读者》和《意林》,让人扩大了视野;游览电视节目如《是真的吗?》、《我爱发明》用实验的方法鉴别各种说法和原理,让人懂得了验证事实的方法;如《隐形世界》、《幸福辞典》里各种现象及现象的解释,让人获取了灵感。从日本人村上发明折叠方便面到美国人把牙膏口扩大1mm,再到德国人把万宝路烟减少1支,激活市场创造了奇迹,澳大利亚人改造苍蝇吃花蜜传花粉造福人类,是不是给人一种奇思妙想的感觉?读书过程是一个不断歉收并蓄、吸收消化、博采众长、思维进步的过程,能给人一个全新的视角,能引发一个人想象的深度思考,激发心灵深处创新的意愿。通过读书学习,知识的沉淀和积累,找到想象力,推动创新思维,为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三、实践活动是创新教育的平台。乔布斯认为生活经验对创造力至关重要,可从中吸引文化、艺术和历史养分,发挥潜在的作用。学生时代的积累和实践很重要,教师应该主动搭设平台,让学生投入生活,保持好奇心和对世界的新鲜感,不断地提问题、想问题、答问题,自然会走向求变创新之路。如学生在干燥的地板砖上穿塑料鞋行走一会儿,再用拖把拖地板砖时会出现毛发。问为什么?学生研究认为这是摩擦带电,接触水放电所致。师可追问还有什么发现?生答地板发亮。师又问光照变化了吗?地板为什么变亮?学生研究后得到变化的原因是地板砖表面覆盖着薄薄的一层水,对光的反射增强的缘故。还有一份洗衣粉,二份白醋,三份酒精可擦干净地板砖上脏物,这是什么缘故?弱酸性或中性洗衣液加入适量水清洗皮沙发脏物效果为什么最佳?有无新方法?多问一个为什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创新的欲望,激发创造动机。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失去创新精神,社会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让每个学生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在教学中问与答是创新教育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提问而不给出答案,指导学生去大胆猜想、探索研究、查阅资料、寻找方法、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有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就有了自信、自豪感,开发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就会从心灵萌发。四、开放式课堂凝聚起创新合力。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这是文化与科学的准则,也是人生的准则。要怀疑,要探索发现,没有自由的灵魂,就没有真正的创造。如果教育理念还滞留在讲授、训练、考试的旧模式,学生只能获得执行能力。要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