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三历史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考纲: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衣、食、住方面和婚、丧以及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一、知识巩固(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完成“表现”和“服饰特征”这两栏)阶段表现(服饰名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晚清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菜系:、、、四大菜系。2.西方饮食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3.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和调味品开始进入百姓饭桌。(2)、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民居: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①鸦片战争后,在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②20世纪30年代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完全的新式住房。③西式的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的特点,成为典型的特征。(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媒约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约自主,婚约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现代恋爱自由、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习俗①近代:丧礼趋于②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改革。(3)其他风俗①民国成立后,开展了、、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②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逐渐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礼教遭到批判,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步入社会。二、合作探究:你知道中山装的含义吗?三、典型例题:(2011浙江文综)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礼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农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课堂检测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革的潮流开始萌动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服饰传入中国B.人们厌倦了传统服装C.爱美之心人皆有之D.晚清政府的提倡2.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A.中山装流行B.中西餐并行于世C.上海出现西式住房D.大城市男子普遍留有长辫,女子大多缠足3.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经济代替封建经济形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4.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广东单科卷,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6.(广东卷,10)“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7.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为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为有身段的女人。导致这种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文化传入B.社会政治的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全品一轮复习资料----听课手册65页、课时作业(十六)第1课参考答案【知识整理】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晚清长袍马褂旧式旗袍宽大拘谨君主专制等级森严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军装干部服政治色彩强烈朴素单一巩固独立阶级斗争改革开放以来异彩纷呈美观大方时尚个性改革开放思想解放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原料西菜西点四合院租界欧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