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新人教版★考点:古代商业的出现;“市”在历代的发展和商业都会崛起的史实;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梳理】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1.古代商业①远古时代:出现早期的②商朝:商业初步发展;出现和最早货币“”;“商人”的由来也是在这个时期③西周:商业由官府控制;如“”。④春秋战国:取代成为商人主体;出现巨商和商业都会;(商业都市如,齐临淄;赵邯郸;楚郢;大商人如,吕不韦,范蠡)⑤汉代:商业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达;如⑥唐代:商船规模宏大(俞大娘航船);出现(中国产生最早的汇兑制度);出现(银行雏形);⑦宋元:海外商运(对外贸易)发达;商品远销亚非欧。北宋地区出现(最早纸币)⑧明清:商业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出现和(当时最有影响的商帮是:和)【概念】1.商帮:以地域、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地方商人群体;(区域性的商人群体)2.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例题】(2011年浙江省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会馆的概念,命题角度是否定式,回归课本必修二,中国古代商业。【拓展】工商食官:即工商食于官,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到春秋时代,工、商因为经济上的铁器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战乱、礼崩乐坏、奴隶制度崩溃、各种变法推行、百家争鸣使时局异常混乱(亦可理解为自由),工商食官政策被打破。2.市的发展※※(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还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讲究诚信。(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长安有九市)(3)南北朝(六朝):出现民间集市------,设进行行政管理。(4)唐代:繁荣,逐渐演变成;设“市署”管理;唐后期后期出现;(5)宋代:①;(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的限制)②;③城郊乡村出现了“市”;④(管理从严格到宽松);⑤;如,瓦肆,酒肆,勾栏,茶楼。(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概念】草市:南北朝时期,在离稍远的、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合作探究】草市的产生演变历程。【归纳】古代“市”的发展演变具有的趋势(1)从市的空间范围看,逐渐扩大,南北朝时候乡村出现“草市”,唐代“草市”作用已十分显著,并逐渐演变为地方性商业中心。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打破坊市界限,形成繁荣的商业街;(2)“市”内商业活动也突破时间上的限制,唐代后期“夜市”繁荣,宋代又出现晓市、鱼市等;(3)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政府直接监管,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4)明清时期出现大量专门的工商业市镇。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如清代的北京前门商业【课堂练习】1.《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2.(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