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的故事。宗法社会,生活像河水一样平静地流淌。平静地流淌着愚昧和艰苦,也平静地流淌着恬静的自得其乐,在这里生活着的是《呼兰河传》的人们。但宗法社会本质是残忍的,这样,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被愚昧的人们折磨死了。当然还不止小团圆媳妇,还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难免一死。这大约又是宗法社会的波澜。但它到底还是要复归平静,平静为一种坚韧的生活。这都是小说中磨倌冯歪嘴子的生活提示给读者。《呼兰河传》,女作家萧红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呼兰河畔的一束风俗画。《呼兰河传》简介关于萧红萧红(1911.6.2——1942.1.2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继母也经常虐待她,只有年迈的祖父带给她些许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1927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1930年为了逃婚离家出走,几经颠沛。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结识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l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萧红发表了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长篇《马伯乐》。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1941年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关于萧红从萧红的生平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短暂的一生是磨难和不幸的,但也透露着她的率真与叛逆。成年后的坎坷更让她怀念童年在故乡的欢快与幸福,因为那里有熟悉的故乡、疼爱她的祖父,那是处于漂泊寂寞中的人的精神归宿。于是我们在课文中便找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率性妄为的小女孩。1.初读课文,你能说说作者是用一种什么样的笔调来写她的童年生活的?把握课文内容——带着一种极其轻松自在,随意挥洒的笔调叙写着童年乐而忘忧的生活,处处散发着新鲜、活泼、纯真的气息,恍惚又回到了那让她魂牵梦萦的乐园。2.课文主要叙写了“我”童年的哪些生活?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来表现“我”的天性?(1)劳动:种花、拔草、种菜、铲地、识别谷子、浇菜……(2)玩耍: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豆青蚂蚱……——在孩子的眼中劳动与玩耍没有本质的区别,劳动也是玩耍!——对话和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小女孩的率性、活泼、无忧,甚至有点慵懒的娇态让人不由心生爱怜而又忍俊不禁。——我们还从中看到了一个对孙女慈爱、放任的祖父形象。这一部分中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是哪里?为什么?(1)劳动中的乐趣(第7段、第9段)(2)祖孙二人的对话(第10—22段)(3)无拘无束的嬉闹(第22—26段)3.作者还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了“我”生活的后园中的自然景物环境,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哪处?并说说好在哪里?(赏析)[温馨提示]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写:1.写了什么景物——概括内容2.写出了景物什么的特点3.如何写的——抓住修辞、用语4.蕴含或表达的思想感情例: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