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案之“大家来排队”主题班会课堂实录主题阐释:“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从字面的形象来看,是指一条路,实际上是一个方向、一个原则;德,通“得”,是人遵守了此道而表达出和得到的结果。“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标准,它涵盖了文明、节省、仁慈、坚强、英勇、诚信等等特别多方面。文明排队是道德的表达,因此我把“排队”作为切入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排队,像参观、巡游、购物等,然而特别多人却没有排队的好习惯,像上海世博会上出现的拥堵插队现象、日本地震核泄漏事故期间民众哄抢食盐现象、学校发生的拥堵踩踏事故等,一个个事件触目惊心,令人汗颜。排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每天上放学、大课间、上下楼等特别多方面都需要排队,“大家来排队”这节课可以真正的有利于学生的平安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班会目的:1.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理解到排队的重要性,感遭到“有道德”不仅是表达文明,还能制造奇迹。2.通过学生展示、小组交流合作等方式,理解排队日的知识,更加深化地体会排队的意义,从而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3.通过儿歌、情景再现、抒发感言等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切身感受文明就在四周,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言必信,行必果。班会预备:1.学生提早自由分组,并搜集关于排队的材料,如:文明排队的宣传标语、排队日、文明排队的视频和照片等,并打印、制造好。2.教师预备“桑枣中学在地震中制造的奇迹”以及“踩踏事故造成惨剧”的视频,并制造课件。3.课前组织学生排演“乱扔废纸”等小品片段。4.教师提早设计并印制好上课所需的书签。班会方式:1.观看视频,引发共鸣。2.联络实际,畅谈感受。3.小组展示,合作互动。4.情景再现,加深印象。5.抒发感言,升华情感。设计理念:道德,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标准。它涵盖了文明、节省、仁慈、坚强、英勇、诚信等特别多方面。要想通过一节班会课,让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道德,感受道德,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次班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旨在通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点——排队,以点带面、小中见大的让学生认识和感受道德。本节课的选材力求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为根底,结合学生的特点,选取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亲切相关的事例。在班会过程中,充分表达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历相结合。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小组展示、情景再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研讨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学消费生共鸣,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印证排队的意义,彰显道德。如此,学生在整个班会活动中,就有了一个从学习理论知识,到参与实践活动,到提升认识观念的完好的过程,并促使学生课下连续这种过程,从而阻碍四周的人,带动四周的人,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欢乐,感受道德的魅力。班会过程:一、情境导入,理解“道德”。(一)播放录像,激发兴趣。师:昨天,教室里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大家想明白吗?(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一位学生看到本人的桌子底下有废纸,趁人不留意,扔到了别人的课桌下。师: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想说点什么?请大家谈谈本人的感受。1.补充介绍,理解道德。师:教师觉察,在大家的评论当中,出现最多的词语确实是道德。那你明白什么是道德吗?生1:讲文明确实是有道德的表现。生2:公交车内,有的人对老人、孕妇熟视无睹,确实是不道德的。生3……教师补充介绍“道德”的词源: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从字面的形象来看,是指一条路,实际上是一个方向、一个原则。而“德”是人遵守了此道而表达出和得到的结果。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涵盖了文明、节省、仁慈、坚强、英勇、诚信等等特别多方面。二、有序排队,表达道德。(一)教师引导,学生感明白德。师:一点一滴的小事就表达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那大家四周有哪些有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为呢?生:打架、骂人、偷东西、加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