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3.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2..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难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详看课本和高一时的导学案,默写完成知识梳理。2.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3.研读《步步高》p73∽75相关内容。预习案一、知识梳理(默写)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①________上的差异。2.成因:不同地域②________、③__________分布的不同状况。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影响因素:⑨________,(1)由赤道到两极形成基础:⑩________,的地域分异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⑪____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2)从沿海向_影响因素:⑫________,内陆的地形成基础:⑬_______域分异分布规律:⑭__________方向延伸,⑮__________方向更替基础自测(2011·徐州模拟)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1.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2.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A.江南丘陵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D.撒哈拉沙漠④____位置,⑤____位置⑥____状况及其组合代表性⑦____和⑧____(带状)分布自然带3.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我的疑惑]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2)图内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是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_________,其雨季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________。(4)没有画出序号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归纳】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受__________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即以________为基础的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________延伸(东西延伸),沿着______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________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影响,即以______为基础的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______延伸(南北延伸),沿着______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中训练与检测1.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的是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形B.塔里木盆地的绿洲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D.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2.由于海陆分布形成的分异A.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水分B.在中纬度最为明显C.沿经线方向更替D.越是干旱地区越明显3.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D.非地带性分布4.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州共有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5.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6.北纬2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