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三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新人教版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知识整理】整体感知:(1)建国后两大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2)历史阶段:1949~1956年:时期1956~1966年:时期1966~1976年:时期1978年~:时期(3)①一个主线: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为主线,以为分界点,划为两个阶段。②两个阶段:毛泽东时代(计划经济时代);邓小平时代(时代)③三个重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三大改造;经济建设的成就和教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归纳】20世纪世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三种成功的经济模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中特色的社义道路;一.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1)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一化三改”,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并逐步实现对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2)“一五计划”(1953~1957年)基本任务:(3)三大改造(1953~1956年)的完成,标志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A.成就:(1)1956年:标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2)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矛盾:;主要任务:;(3)1960年,“”八字方针。(4)1962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带头做了自我批评。B.失误:(1)1958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2)1958年发起和影响:①大跃进运动,使“左”倾错误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②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是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重点概念】①大跃进运动:工业上,以为中心,即“以钢为纲”;农业上,“”,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如,1957年苏联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十五年左右时间,在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后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后又改为三年赶上英国;准备用20~30年时间在经济上赶超美国。如,“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一个萝卜千斤重,两个毛驴拉不动;”“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概念解析】“一大”是指,“二公”是指。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现在乡政府的前身。为什么叫公社?可能是学习“巴黎公社”的经验而来的。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一平二调”是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的简称。“一平”是指在人民公社范围内把贫富拉平,搞平均分配;“二调”是指对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劳动力、产品以及其他财产无代价地上调。(三)“文革”(十年动乱)1966~1976“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国民经济的复苏:1971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整顿,国民经济有了起色2.国民经济的回升: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四人帮阻挠,刚出现好转的国民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归纳】正确的思想指导正确的行动.如,在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下,进行,取得巨大成就;错误的思想指导错误的行动:如,在1958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导下,进行,经济发展出现挫折。【联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