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调研报告*镇*村20*年4月由原龙潭坝、*两村合并而成,全村29个村民小组,1180户3210人,耕地24*亩。2005年,该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3元。预计今年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与20*年比,该村经济总量增长了10倍,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了翻番,一跃成为*市民营经济20强村、小康先行村、规模企业亿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为什么能够乘上奔小康的“神六”,创造了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传奇。在与群众代表座谈、入户调研和村支部一班人交谈中,我找到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答案,那就是支部书记祁海宝和他领导下的村党支部一班人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小康社会目标努力的结果。一、坚持富民优先,把发展民营经济和推动全民创业放在实现小康目标的首位实现小康目标的重点在富民,支持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致富村民的重要途径,村级党组织首要的是切实增强发展经济,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村党支部一班人早在几年前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一是干部带头创业,发挥“双带”作用。村支部书记祁海宝早在数年前就投资40多万元置办了9台复摇机,办起了倒绞棉纱加工厂,年产量近千吨,利润近10万元。支部副书记、村主任赵彤兄弟合办织布厂,年加工值40万元,利润6-7万元。村主办会计吴秋坪、支委葛建祥、村主任助理张和平、村民兵营长、治保主任赵陆兵等村干部都有自己的企业或项目,年收入少的数万元,多的达千万元以上。在他们的带动下,如今全村以色织、染整、床上用品为主的民营企业有111家,个体工商户440多户。二是建工业集中区,搭建创业平台。村支部积极配合镇党委、镇政府搞好位于本村区域内的工业园区建设,为投资创业者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全村第1页共4页开发面积已达500多亩,进园创业企业已达50多家。三是用活优惠政策,推动全民创业。组织开展“人人创造社会财富”专题活动,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散房屋建办家庭式加工作坊企业。目前为色织企业加工筒管、复摇、经布、织布,为床上用品企业加工钢丝包、缝纫绣花以及配套的运输人员达到300多户500多人。二、坚持执政为民,把改善村容村貌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作为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建设不含水分,群众认可的小康社会,村支部必须加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将改善村容村貌作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几年来,*村党支部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多方筹集资金,搞好道路建设。*村党支部专门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采取老板捐一起,群众筹一点,村集体拿一点的办法,三年来共筹资100多万元,全村8条埭8000多米的组际道路全部筑成水泥路。村支部一班人带头捐款3万多元,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党员都主动带头捐款,还有好几个村民组自愿将非耕地补偿和高速公路挖塘利息贡献出来作为筑路资金。二是整治环境卫生,推行垃圾袋装化。为了改变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引导,农村的环境脏、乱、差现象,*村党支部决定对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经过多方考察研究,决定在全村实行垃圾袋装化管理。村民将每天生活垃圾用塑料袋装好放在路边,村里每天派两名保洁员用三轮车运到填埋场,进行无公害处理。如今的*村,那种随意乱倒乱扔垃圾现象和那些天然垃圾场都已基本绝迹,群众从心底里感到满意。三是美化村容村貌,推进“三清”工程。对照全面小康目标,三清工作覆盖率要达到80%,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这在*村是需要重点加工补课的项目。为此,村支部制定了实施方案,今年上半年疏浚了总长度约4000米的两条村主要河道。河塘清淤工作采取集体补助,个人投入,承包养殖,落实长效管理责任制。绿化工作也开始进入攻坚阶段,今年植树节期间,在村中心路、园区路及两条横河两侧全部种上了“女真”和杨柳,约3000多株。惠凯生态园一次种植名贵树种50余亩。第2页共4页三、坚持扶贫解困,把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作为实现小康目标的又一重点*村党支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