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一)、主题思想:《散步》一文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二)、思路结构:《散步》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①):总起,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第二部分(②~⑧):重点写散步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第一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第三层(⑥~⑧)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二、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3、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4、教学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四、教学过程:(一)、音乐铺垫,深情导入(二)、检查字词1.字词识记(投影出示)嫩芽(nèn)霎(shà)时拆(chāi)散熬(áo)过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2、解词分歧各得其所3、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投影出示):a散步的季节?b散步的地点?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e结果如何?学生读后抢答(四)、研读入境,把握主旨1.听读课文,进入情境2.再读课文,点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的句式回答”并说说理由。(投影出示)学生各抒己见,各赞所爱:教师总结归纳板书3.水到渠成,把握主旨学生概括: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板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4.写法探妙,以资借鉴明确: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以小见大”(板书:“小”“大”)地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这种以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五)、品味课文,赏析语言“好马配好鞍”,好文章除了有好主题,还须有好的语言与之配合,才能珠联璧合。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投影出示)1.学生寻找、思考、讨论。2.学生畅所欲言。(1)写景的句子(2)传情的句子(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4)精当的用词(5)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师引导分析: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分析:“我”和妻子都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母亲代表过去,对她要尊重珍惜;儿子代表未来,对他要呵护珍爱。对家庭来说,他们确实几乎就是全部。作者如此形容十分贴切,深切地抒发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使命感。(六)、悟真情,写真情1、教师提问: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明确:要尊老爱幼,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吗?2.抒写亲情(七)、课后作业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一篇短文,抒写一下你与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八)、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