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教学设计岳冬萍【教学目标】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主要观点。2、品味语言,能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3、初步学习解读哲理散文的方法。【教学重点】以“生命”统摄三篇文章并分出三个维度: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历程中坚守的信条。【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作者的生命理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导读法2、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短文三篇课前预习——萍水相逢(课前,看注释,完成表格)篇目作者国别时代《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一、导入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听一段声音。(播放音乐:一阵婴儿的啼哭声)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请学生来预测这一声哭泣之后发生的事件,很多人会预测到孩子的出生。)这一声清脆嘹亮的哭泣,让很多人想到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今天,我想给同学们介绍这个一个生命的故事:他,出生了。3岁母亲离开了他。1才18岁身体就开始羸弱不堪。20刚出头就发生过中风。生命中的一多半时间是在病魔缠身中度过的。长期患有恶性胃溃疡,曾经一度瘫痪在床。糟糕的健康状况甚至令他终生没有结婚。……听到这样一个悲催的人生,请同学们为他指明去路。(有人会觉得生命如此不幸应该早早了却残生,也有人不会向厄运低头。)生命漫长又短暂。同学们,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面对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二、学习《热爱生命》1、初见端倪——梳理思路(教师激情范读课文,感染学生)(1)根据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文章写了哪几类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明确:“哲人”、糊涂人、我,这三类人。“哲人”,消磨时光。“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2)三种人生观迥然不同,作者运用对比,就是想要凸显出自己对生命的热爱。既然作者如此热爱生命,为什么在第3自然段的开头却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请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生之本质在于死。作者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生命,作为个体的生命存在,都是短暂的。死亡不可回避。就如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的“人固有一死”。“哲人”和糊涂人也看到了这一点,认为生命中的一切精彩、辉煌转瞬即逝,如“向来之烟霞”。所以他们才会对生命抱以消极与悲观,乃至厌世的态度。(3)你倾向于哪一种生命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所以才更要乐于生。)(4)作者认为该怎样去热爱生命呢?请在原文中找到答案。(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明确:“享受生活要讲求方法。”“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2阴。”“剩余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2、登堂入室——提炼主旨回顾课文,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思路。理清重点句子、词语与思路的逻辑关系。概括出本文的主旨:作者面对生命的态势是——热爱。要用抓紧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饱满。3、情有独钟——品味语言(1)“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哲人为什么也加引号呢?明确:“哲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那是自以为是哲人的“哲人”。作者对这些假装看清生命的人不认可,引导有讽刺意味。这是些“一死生”“齐彭殇”之辈。(2)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说说你生活中的因为关心程度高而有的乐事。(根据个人经验,自由交流)(3)以上两句是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找的“情有独钟”的句子,下面请同学们也在文章中找找你“情有独钟”的句子,与同桌分享。以上,我们通过“萍水相逢”“初见端倪”“登堂入室”“情有独钟”四个环节,共同学习了《短文三篇》之一《热爱生命》,下面请同学们也通过“萍水相逢”“初见端倪”“登堂入室”“情有独钟”四个环节,小组自主学习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