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指导作文的立意,就是确定写作的意向,表达作者的意愿、爱憎和追求,即向读者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选择都要围绕“意”进行,也就是说都围绕“中心思想”来展开,因此“意”即“主题”,“立意”即“确定主题”。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写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的层面,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立意。因此,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新材料作文该如何审题立意呢?一、找准角度挖掘深意一个材料可能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人、事、物,那么,这不同的人、事、物往往就成为我们审题立意的不同角度。例:2008年北京卷的作文命题在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从上面这则材料中,我们就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立意:(一)从第一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学无止境。(二)从第二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凡事要注意方法。(三)从第三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凡事都要注意循序渐进。(四)从第四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五)从老师的角度立意: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抓住关键明确主旨材料中出现的文眼(或“诗眼”)、主旨句等其他重要词句,也是我们审题立意时特别要关注的地方。对于不同文体性质的材料,我们抓关键句的着眼点也不同:对于议论性的材料,则要抓住中心句,而记叙性的材料要特别关注议论抒情句;若是寓言故事,则要抓住寓意句;漫画材料那就要抓标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例:2008年全国卷Ⅰ(陕西、河南)的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读了这则材料,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出现了这样一些词句,如“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等等,这些词句,支撑起了材料的主题。为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词句来这样立意:1、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2、让世界充满爱。………三、辨明关系以果溯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也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行之有效的方法。例:2008年全国卷II(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的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母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直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旅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