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将相和1.学习第一个故事,了解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经过以及故事的结果。2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投影片小黑板1.听写生字及本课的成语。2.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文章一开始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2)自由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同学们边看边想,将这部分内容分成四层意思,每层意思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3)交流“骗玉”、“解难”、“智斗”、“归赵”。(4)逐层讲读课文。a.赵王碰到了一个什么棘手问题?你能用上“如果……就,如果……就”来说好吗?(学生自说。)b.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蔺相如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你划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的句子,钻研一下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想好了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板书:愿意,如果……就,如果……一定,理直气壮,撞碎,举起等。)c.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归纳:在赵王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国。从蔺相如取回宝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气壮地揭露秦王,从扬言要把“脑袋和宝玉一块撞碎在柱子上”到巧妙地想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这一系列语言动作,都表明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大智大勇)。d.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理直气壮、大大方方的语气读蔺相如与秦王的两段对话。c.故事的结果怎样?(板书:归赵。)顺势完成作业本第5题的第1小题:蔺相如之所以叫人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是因为。秦王之所以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是因为。(5)学生参照板书复述智斗经过。小结课文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