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知识要点184.5的图象及性质一、函数()的图象的作法:1、五点作图法:基本步骤为:取值、列表、连线、延伸。其中“五点”是指函数周期内的五个关键点,它们分别是:起点、最高点、中间点、最低点、终点。这五个点的具体找法如下表:2、图象变换法:函数()的图象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得到:先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的点向左(当时)或向右(当时)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图象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当时)或伸长(当时)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把所得图象各点的纵坐标伸长(当时)或缩短(当时)(横坐标不变)。经过上述变化,可以把y=sinx的图象变换为()的图象。注意:上述的变换方式是:先相位,再周期,后振幅。也可以先周期,再相位,后振幅变换,但容易出错:在相位变换时,左右平移的不是个单位,而是个单位,即是向左(右)平移个单位。二、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A、、的确定。一般地,A可由图象的最高点或最低点确定;可通过函数的周期T来确定;可以用代入法确定,即把一个已知点代入函数解析式求解而得(所代的点最好是最高点或最低点,最好不代平衡点,否则可能得到增解)。三、函数()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当函数(,x>0)表示一个振动量时,A称为这个振动的振幅T为这个振动的周期,称为这个振动的频率,称为相位,称为初项。0xy0A0A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