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新领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高一数学解题技巧传播:算法、数列、解三角形(五)易错题再现1.正项等比数列中,存在两项使得,且,则的最小值是()A.B.2C.D.【答案】A【解析】,,解得,由得,,(当取等),故选A2.若正数x,y满足,那么使不等式恒成立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m<9【解析】试题分析: ,∴,当且仅当x=2y=6时等号成立,由题意不等式恒成立,∴m<=9,考点:本题考查了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点评:利用分离常数法的思想转化为求最值问题,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3.若以连续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作为点P的横、纵坐标,则点P在直线上的概率为.【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连续抛掷两次骰子出现的结果共有6×6=36,其中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都是等可能的,点P(m,n)在直线x+y=4上包含的结果有(1,3),(2,2),(3,1)共三个,所以点P(m,n)在直线x+y=4上的概率是考点:本题考查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点评:此类问题先判断出各个结果是等可能事件,再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概率.4.设数列的前项和为,,,,.(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Ⅱ)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Ⅰ);(Ⅱ)。【解析】试题分析:(Ⅰ)当时,,解得,与已知相符。当时,,整理得:即,因为,所以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Ⅱ)由(Ⅰ)得所以两式相减得:所以。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的基础知识,“错位相减法”。点评:中档题,本题综合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本解答从确定通项公式入手,明确了所研究数列的特征。“分组求和法”、“错位相消法”、“裂项相消法”是高考常常考到数列求和方法。知识要点巩固提高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2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框图可知,其算法功能为计算=,故选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的功能识别。点评:简单题,理解算法语句及程序框图的功能,逐次循环计算。6某校从高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将他们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满分100分,成绩均为不低于40分的整数)分成六段:[40,50),[50,60),[90,100)后得到如下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若该校高一年级共有学生640人,试估计该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不低于60分的人数;开始k=1,S=0k≥50S=S+2k输出Sk=k+2结束是否3(2)若从数学成绩在[40,50)与[90,100]两个分数段内的学生中随机选取两名学生,求这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的概率。【答案】(1)544(2)7()15PM【解析】试题分析:(1)解: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成绩不低于60分的频率为110(0.0050.01)0.85.由于该校高一年级共有学生640人,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可估计该校高一年级数学成绩不低于60分的人数约为6400.85544人.(2)解:成绩在[40,50)分数段内的人数为400.052人,成绩在[90,100]分数段内的人数为400.14人,若从这6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人,则总的取法有15种如果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都在[40,50)分数段内或都在[90,100]分数段内,那么这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一定不大于10.如果一个成绩在[40,50)分数段内,另一个成绩在[90,100]分数段内,那么这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一定大于10.则所取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分的取法数为7种所以所求概率为7()15PM.考点:直方图的运用点评:主要是考查了直方图中频率等于方形的面积,属于基础题。7若不等式的解集是,(1)求的值;(2)求不等式的解集.【答案】(1)=-2(2)【解析】试题分析:(1)依题意,可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和2,2分由韦达定理得:+2=4分解得:=-25分(2)不等式化为,∴,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0分考点: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点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考查主要有:一是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出题;二是求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或者利用不等式求参数范围,一般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48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1)求;(2)解不等式.【答案】(1)(2)时解集为时解集为时解集为【解析】试题分析: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