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一本书马桥小学陈静问题的提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学生也许能习得技巧与方法,但永远无法厚实自己的人生根基,滋润自己的心灵。但实际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有下列症状:一是不特别爱阅读,除去班上极少数那4、5个书虫外,大多数孩子在能自由支配时间时,几乎都选择了别的娱乐方式:电脑、小伙伴、电视等等。二是一批偶尔看看输的孩子有兴趣,但看再多书依然写作平平。似乎所有文字只是穿肠而过,毫无印迹。或是读完了就按了,脑子里毫无印象毫无思维活动。三是剩下一批孩子在老师的要求下不得已看书时,手里拿的几乎都是漫画、笑话、脑筋急转弯一类书籍。虽然月的过程里可见他们笑意练练,但此类寡淡闲书多读无益。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自发阅读的习惯,我选择了师生共读这一手段。即师生阅读同样的书籍,并且是在共同的阅读时间单位内同读,然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在共读、分享中,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以此引导学生理解书籍带来的快乐。同时,在交流中老师进行适度的分析作品,让孩子们在宽松零压力的状态下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无形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提升品格修养。研究内容:初探乡镇小学高段课外阅读的实际可操作策略,使学生养成自发阅读的习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历练思维,涵养品格。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师生共读和个体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设立阅读目标。1、开展“班级读书会、绘本故事、片段朗诵”等活动。2、编写《推荐书目》,含必读和选读。3、人人必备读书笔记。4、进行班级读书会的模式研究,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预期目标:1、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让学生掌握阅读课外书籍的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阅读能力。2、通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喜爱读书,自发阅读,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让书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研究方法:1、全局把控法:了解全班的阅读动态,对比前后变化,把握整体阅读能力,确立自己的指导方法,掌好舵。2、个例追踪法:针对不同层次,每级别确立一个重点观察对象,对其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带来的综合变化进行考察3、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不断创新4、资料成果研究法:积累相关的主题成果实施步骤:1、确定阅读书目《纸袋公主》《毛毛》《一百条裙子》《亲爱的汉修先生》《我要做好孩子》2、设定阅读时间:*晨读班会之前。在完成相应的语文预习复习任务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在书内批阅的喜爱句段。*周五阅读课。课型可丰富多彩:同类读物推荐课——师师推荐,师生推荐,生生推荐,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如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推荐一本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书,写上这本书为什么感动我,然后进行交换阅读。方法指导课——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浏览性阅读,吸收性阅读,细品性阅读,。“猜读”、“速读”、“比读”、“选读”等。读书笔记课——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及阅读的需要,学会欣赏,圈点勾画,点评批注,寻章摘句,及时积累读书所得。读物欣赏课——师生共享阅读收获,发表阅读感言。倡导学生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和感受。交流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几人“同读一本书”后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各读各的书”后的大杂谈。*课余时间读。倡导学生利用课间琐碎时间,自由读书或是摘抄笔记,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每晚大阅读*周末要求学生保证至少2小时的阅读时间。3、组织丰富的读书活动情景剧:赛读会:续编擂台:读书报告会:读书经验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览:主题积累展示会:聚焦人物辩论会:读书征文比赛师生赛书:4、师生个体自由阅读5、建立多元的阅读评价1)每位学生预备读书笔记。摘抄如下内容:好词:每周至少5个佳句:每周至少5句读后感:每周一篇,不少于100字2)每月评比“阅读之星”3,获书签一枚3)每月评比最佳读书笔记3,获书签一枚研究阶段:开题2014年11月申报课题实施2015年2月课题研究方案报告2015年3月—6月师生共读阅读笔记:读后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