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与学的美妙——静心思考老子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静心思考”。可见静心思考的重要性。在数学教与学中更显重要。静心思考:有效课堂的主旋律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郭永发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认为,君子只有静心才能够培养修养、陶冶情操,才能做好学问、明志致远。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的中,能否静下心来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小学衔接交流会上,初中老师对小学教师提出的最多要求就是一定要培养孩子静下来心来的思考的习惯。确实,现在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浮躁动荡、繁杂,已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这也成为了有效学习的拌脚石。因此,静下心来思考是当前学生迫切养成的习惯。先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师: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米。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老师话刚一落,同学们不加思考的喊起来,第一根长,第二根长,一样长。师:看来同学们有不同的答案,那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但仔细观察一下,只有几个好的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想法,更多的孩子是只充当听众的角色,在接受着别人的想法汇报:有三种情况,当钢管的长正好是1米时,两根用去的正好同样多。如果钢管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钢管用去米数就长一些;如果钢管长度大于1米时,第二根钢管用去的米数长一些。师: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生:是。师:把一根绳子截成2段,第一根占全长的,第二根长米。这两根哪一个长一些?仔细思考一下。教师话刚一落,所有的同学不加思考的喊起来:无法确定。师:为什么?生:因为这根绳子的长度不确定。有三种情况。师:是这样吗?在老师的提示下,一个学生连忙喊出来:“不是的”。师:为什么?生:因为这里是一根绳子,第一根占全长的,第二根也是。师:真聪明,别的同学知道了吗?要仔细看题。案例二师: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米。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生1:第一根长。生2:第二根长。生3:同样长。师:好的,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想,到底谁是正确的?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说出你的观点。先独立思考2分钟。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在本上画图,有的在计算。师:把你刚才思考的结果和你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一人发言时其余的学生要注意认真倾听。因为有了刚才的思考和老师的认真倾听的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言可发,在别的同学发言时其余在倾听,在思考,学生在小组里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汇报:同上,得出三种情况。师:通过我们的思考、讨论、交流发现了我们的猜想有的是正确的,有些还不完整,非常好,做题前先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对于我们正确解题有一定的帮助,再来看这样一题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呢?出示:把一根绳子截成2段,第一根占全长的,第二根长米。这两根哪一个长一些?师:仔细读题2遍,然后独立思考。学生都静下心来思考,有的画图,有的列式计算。在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后,小手陆续举起来了。生1:两根应该一样长,因为第一根占全长的,第二根也是占全长的。生2:我是画图的,一看就明白这两根一样长。说着,上台画了一幅图。生3:这题与我们刚才的那题不一样,刚才那题是两根同样长的绳子,这题是一根绳子截成2段。……反思:上述两个案例乍看起来设计差不多,只是案例2比案例1在每一题的处理上都给了学生一定的静下来思考的时间,但细细口味,就这仅仅的1、2分钟静心思考所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讲完一个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使教室里保持安静,让学生想一想教师、同学讲过的东西。让学生思考消化,是课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也让笔者更感叹为什么美国基础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静心思考、独立解题的能力。为此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一、让自己的课堂“平静”一些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过程盎然生机,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的。整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