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作者单位:象州县运江中心校作者姓名:唐子胜联系电话:13597278705【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则很值得探讨。【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能力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朗读作为一种主要的读书方式,在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但是朗读并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变成声音,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激趣入手,唤起朗读欲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在学生刚入学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朗读”,以及朗读的重要性。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在一年级时,我经常利用早读时间为学生朗读故事、古诗等学生喜欢听的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就喜欢上了朗读。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学生入学开始,我就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并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拼音读物,为了便于监督、检查,我为学生设计了“读书储值卡”,要求每周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这种方法得到了家长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4.在班级里经常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二、范读引路,逐渐形成语感。低年级语文教材,大多数课文故事性较强,语句优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练习朗读。但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对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有感情地朗读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而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范读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有限,再加上日常口语的影响,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常常会出现添字、漏字、读错字的现象。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读书时集中注意力以外,还采取了先范读的办法,让学生在听读中对课文先留下一个正确的印象,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学生在读的时候就可以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有些学生在朗读时,拉腔拉调,出现了唱读。这些错误的读法,对学生将来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影响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读得正确、规范化呢?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低年级儿童的听力已经完备,对节奏已能分辨且能较好的再现。教师可以通过范读、领读、带读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该轻声。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很难掌握。这时,教师可通过范读来指导他们朗读。教师的范读要具有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手势等,因为这些会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读好课文。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朗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在教师范读的基础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三、注重识字,扫除朗读障碍。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因此,教师要抓好识字教学,为朗读扫除障碍,铺平道路。识字是朗读的前提基础,只有把生字学好,才能把课文朗读好。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低年级语文课教学中很重视抓好生字教学。低年级语文的生字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认读生字,另一类是会写生字。这两类生字都要求学生会读,读准字音,第二类生字同时还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能正确书写。教学时,我对这两类生字注意区别对待,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