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4)中共XX市委政策研究室★2008年6月4日XX市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实践的回顾与思考市委政研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地级XX市设立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全市始终保持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好局面。经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日照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基础差、底子薄、—1—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一个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滨XX县区、全国领先的生态宜居城市和海内外知名的水上运动之都。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629.58亿元,三十年年均增长16.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8.98亿元,年均增长16.1%。三次产业结构从65.6:15.5:18.9调整为13.7:50.9:35.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9年的1230元增长到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67元增长到5319元,年均分别增长13.2%和11.5%。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世界清洁能源奖等荣誉称号。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简要历程和辉煌成就XX市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海岸线100公里,辖XX县区、XX县区、XX县第1页共23页区、XX县区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总人口280万。1982年2月日照港开工建设,1986年5月正式投产,1985年3月撤县建市,1988年3月被列入沿海开放城市,1989年6月设立地级市,1992年12月设区带县。—2—1995年7月,国家确定日照为新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并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把日照确定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XX市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经历了萌芽起步、全面发展、深入推进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萌芽起步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地级XX市设立)。全市改革开放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改革由农村开始向城市逐步推开,开放步伐加快,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全面恢复、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以港口、铁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1982年国家“六五”重点工程日照港的开工建设和1988年被列入沿海开放城市,为全市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8.8亿元增长到1989年的28.74亿元,年均增长10.4%;工业总产值由2.39亿元增长到26.7亿元,年均增长22.8%;财政收入由0.33亿元增长到1.28亿元,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65.6:15.5:18.9,调整为54.5:23.1:22.4。以1988年3月国务院将日照列入沿海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对外开放实现重大突破,1986年进出口总值1564万美元,1990年实际利用外资—3—1159万美元,均实现了零的突破。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全面发展阶段(1989年地级XX市设立—2003年4月市十次党代会召开)。随着1989年地级XX市设立,解决了长期困扰改革发展的体制制约问题,全市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全面展开,初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第2页共23页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呈现崭新局面。各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港口管理,搞好对外开放,开发建设鲁南,振兴山东”的建市指导思想,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1989年日照升格为地级市后,积极引进内资、外资,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总量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以25.6%的速度递增,1989—2003年累计完成固定投资额689.84亿元,2003年达到131.24亿元。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1.43亿元,年均增长17.4%,1993年和1994年超过20%,经济发展速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