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永和乡一中荣锋利摘要:历史能使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历史教学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不争的事实。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的实用功能,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功能关键词:历史教学教育功能提高素质当我还是一个学生时,历史教师就曾告诉过我:学史可以使人聪明,当然这只是它的小作用,但仅此小作用就告诫我们:历史不是无用之学,历史还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实用功能,只是它不象数、理、化等工具学科一样效果明显,历史学作为一门修身和认知社会的学科,有着自已独特的教育功能。但是当前学生中不学历史的风气极盛,不懂得中国历史也不觉得耻辱,历史课上常出一些荒谬的笑话。提起历史,学生总是与死记硬背联系起来,平时不认真学习,考前突击零散的历史知识,结果答案牵强附会,文不对题,效果差强人意。使历史学真正成了名符其实的无用之学。其实不然,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人类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这一切都是供我们利用的材料。我们的将来,是我们凭借过去的材料,现在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历史能使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历史教学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历史教学,小则影响该国国民道德品质修养和理论文化水准的高低,大则影响国民和执政者能否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关系到能否用科学的历史观和历史经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正确决策,进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和个人事业的成败。历史教学作用如此巨大,然而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提高人民素质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恰恰是背道而驰的。道德品质与爱国主义是一种思想修养,是通过不断的薰陶和培养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历史是这种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要立整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样一个历史现象:不管哪一个朝代,举凡经济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社会安定,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稳定压倒一切的道理,不仅过去如此,今天也一样。还有: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治国方式、做法都有所不同,象夏桀、商纣、隋炀帝等暴君骄横自大,目空一切,采取强权政治,结果落个身死国亡;而汉文帝、汉景帝和唐太宗推行休养生息的宽舒政策,则使国家繁荣昌盛,成为历史佳话,在教学中,我通过引用这一反一正的史实,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史实所蕴含的辩证原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联系到今天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的局面,就是因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忠心拥护。这一事实更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再如:我在讲课中,把清朝闭关政策与唐朝全面开放政策所造成的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比较,学生便明白:只有改革开放,吸收别人的长处,才能使祖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坚定不移地支持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方针。历史教师还要努力指导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把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似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求同存异,深化认识,寻求规律。如比较德国十一月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异同时,让学生讨论分析两次革命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最后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德国和俄国一样,革命前夕都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国都具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但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而德国无产阶级革命未能成功,关键是俄国有一个早在1903年建立的具有丰富革命经验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而德国没有这样的党。由此,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才会胜利。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求,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通过学习历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历史不是史料的堆砌,也不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的简单拼凑。学习历史,不是良莠不分的全部“继承”历史遗产,而是要透过纷繁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