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杨氏之子》教案麻城市龙池西畈小学江帆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教学准备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音乐和文字资料,制作成PPT电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形成期待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从中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谁。2.教师扣题引疑,了解学生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3.教师梳理主要问题,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二)激趣读文,初识文言1、自由读一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强调生字读音:梁惠诣乃曰禽多音字的读音:weiying为应重点指导学生读通以下句子:①“孔君平/诣/其父”②“孔/指以示儿/曰”③“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三)品读文本,感受精妙1.熟读深思,学法悟文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用参考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2.交流讨论,互学释疑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1)出示课文中的四句话,结合学生交流情况,指导读懂文意,读出停顿。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重点指导——①读懂“诣”“乃”之意;②指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读好句子。强调: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读懂其意思,更要读好节奏。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为设果,果有杨梅。重点指导——①指名说句意,思考:这里是谁为谁设果?是怎么知道的?②联系上下文,学生讲明句意。③出示原句,全班对比朗读,初步体会文言文简约的特点。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重点指导——①读懂“此”的含义,说清句意。②启发学生弄明白孔君平说这句话有什么用意,认识“杨梅”和“杨氏之子”之间的联系。③读懂“君”指的是谁,以及这一称呼的韵味。④想象当时人物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重点指导——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回读全文。.细读品评,精析妙语师: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杨氏子?(甚聪惠)再来细品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感觉他甚聪惠?(1)读懂“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杨氏之子“善听”“妙答”——一悟“甚聪惠”;(2)读懂“应声答曰”,体会杨氏之子“反应快”——二悟“甚聪惠”;(3)读懂“未闻”,体会杨氏之子回答语气委婉,且回应有力——三悟“甚聪惠”。(教师相机板书:答得妙反应快)(4)相机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体会文中语言之妙趣,感悟文中人物之形象。5.运用语言,活化形象如果这位客人不姓孔,杨氏之子又会怎样回答呢?姓梅?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未闻梅花鹿是夫子家兽。姓柳呢?未闻柳树是夫子木。姓李呢?未闻李子是夫子果。……(四)吟诵课文,拓展延伸1.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配乐吟诵全文。2.教师简介《世说新语》,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此书。六、板书设计杨氏之子甚聪惠反应快答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