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课时教学设计VIP免费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1/4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2/4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3/4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会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做出判断。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统计图中数据的读取与处理,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根据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大小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统计的素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会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做出判断。教学难点:根据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大小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回顾:什么是极差、方差、标准差?方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一组数据的方差与这组数据的波动有怎样的关系?(2)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①1,2,3,4,5;②103,102,98,101,99。二、合作探究1:试一试:如图是某一天A、B两地的气温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天A、B两地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2)A地这一天气温的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B地呢?(3)A、B两地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12:我们知道,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那么,是不是方差越小就表示这组数据越好呢?我们通过实例来探讨。议一议:某校从甲、乙两名优秀选手中选一名选手参加全市中学生运动会跳远比赛,该校预先对这两名选手测试了10次,测试成绩如下表:12345678910选手甲的成绩(cm)585596610598612597604600613601选手乙的成绩(cm)613618580574618593585590598624(1)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A地B地(2)甲、乙这10次比赛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3)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各有什么特点?(4)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596cm就很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5)如果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610cm就能打破记录,你认为为了打破记录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内容3:做一做:(1)两人一组,在安静的环境中,一人估计1分钟的时间,另一人记下实际时间,将结果记录下来。(2)在吵闹的环境中,再做一次这样的试验。(3)将全班的结果汇总起来,并分别计算安静状态和吵闹环境中估计结果的平均值和方差。(4)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是否一致?说明理由。三、运用提高1.甲、乙、丙三人的射击成绩如图所示:请回答:三人中,谁射击成绩更好,谁更稳定?你是怎么判断的?2.某校从甲乙两名优秀选手中选一名选手参加全市中学生田径百米比赛(100米记录为12.2秒,通常情况下成绩为12.5秒可获冠军)。该校预先对这两名选手测试了8次,测试成绩如下表:12345678选手甲的成绩(秒)12.112.412.812.51312.612.412.2选手乙的成绩(秒)1211.912.81313.212.811.812.5根据测试成绩,请你运用所学过的统计知识做出判断,派哪一位选手参加比赛更好为什么?四、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对方差的大小有什么新的认识?3五、布置作业课本习题6.6的第1,2,3,4题。六、教学反思4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课时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