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字音。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介绍《儒林外史》。我来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诸葛亮)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彪形黑大汉,性格粗鲁,好赤膊上阵,善使两把板斧。(李逵)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人他的名字叫——严监生。(板书:严监生)谁来读读。读准“监”的字音,提醒“监”字写法:第三笔是个短撇,最后一笔要稍长一点。眼睛特别亮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就在课题的右上角有个小①。对应着到课文底下看看,你知道什么了?二、初熟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1、让我们借助课文下方的注释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阅读提示:字一句地读,努力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讲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什么事?2、检查读书效果。出示词语:诸亲六眷、侄子、哥子、一声不倒一声、登时、两茎灯草、挑掉、齐读正音,要求读准确读出节奏。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理解:诸亲六眷(文章中的诸亲六眷是指哪些人?)、哥子(在座的男孩子古时就叫哥子。)两茎(实物理解“两茎灯草”。)3、刚才我们读了几遍课文,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借助课题概括。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还念念念不忘两茎灯草。)板书:两个指头4、一般人死前会牵挂些什么?可是在严监生的眼里,都比不上那两茎灯草重要啊!严监生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家境又如何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资料,请看——补充严监生相关资料: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很有钱、有粮、佣人多,还有田地、铺面)可是这样一个人,平时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便是我也不好说。不瞒二位老舅,象我家还有几亩薄田,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看到这里,你想用什么什么词语来评价严监生?课文中是怎样写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生找出句子?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此时,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严监生?(生命垂危、奄奄一息)三、聚集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一)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1、面对临死前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诸亲六眷作出了哪些猜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交流。2、指名读诸亲六眷作出的猜测。他们猜对了没有?出示句子第一次:他把头摇了两三摇。第二次: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依然是两根手指第三次: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还是两根手指,真是白思不得其解啊!那么,同学们,严监生的身边就没有人能明白他的意思了吗?扳书:两茎灯草为了那两茎灯芯,严监生之前是怎么念念不忘呢?让我们再来看看他临死前的反应,细细地读一读,品味品味,临死前的严监生是怎样的形象。(体会作者人物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二)引读交流:1、当大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句子一:他把头摇了两三摇。他仅仅是摇了摇吗?你想,那是怎样的摇头?(用力、失望)对严监生来说,那两茎灯芯烧去的仅仅只是那么点灯油吗?还烧去了他的(银子、生命)。所以他面对大侄子的猜测时——生读2、当二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时——句子二: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