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初二语文组《爱莲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爱莲说》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全文共119字,文章以“莲,花之君子者也”贯穿全文,借花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爱莲说》虽是一篇百字短文,但含义深远。在写法上,借助于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第1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唯独喜爱莲花,并描写莲的形象,赞美莲的品格。第2段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作为比较对象,点名莲花的比喻意义,突出了莲花在自己心中无与伦比的地位,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和厌恶。《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习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知识障碍。“莲”在本地区比较少见,因此学生对“莲”不甚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第一方面: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方面:展示莲花的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二是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可以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三是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例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人交往,但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教学重点与难点】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却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的效果。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应该能大体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以及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作者的志趣作为本文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正确翻译课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说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体会精美的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教法与学法】为了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结合本课特点,决定本课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