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1、口算练习(卡片出示)口算卡片:7÷2引出课题2、出示目标二、尝试学习,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完成例1的第(1)小题,6颗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学生动手在图中分一分,圈一圈后,列出算式。(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6÷2=3(盘)(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鼓励学生用学具分一分,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2、合作学习小组内思考、讨论: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学生学习讨论后汇报,老师加以指导。列式:7÷2=3(盘)……1(个)指导正确地读出有余数的除法。3、适时点拨: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如果是除法应用题,商和余数都要写单位。三、巩固拓展学生独立圈一圈,填一填。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四、课堂检测1、完成做一做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独立思考,用学具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体订正。五、总结收获让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6÷2=3(盘)7÷2=3(盘)……1(个)《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向阳中心学校刘春兰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