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长岭小学刘莉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的知识。2、理解“波涛澎湃”“依然”“窃窃私语”“蕴藏”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懂得阅读一般的科普读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文章的首尾,明确要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练习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初步懂得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2.教学难点是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地球仪)引导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比较,你观察到什么?2、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海洋的广阔,比我们中国大,比全世界的陆地加起来还要大;再想象一下海的深,把珠穆朗玛峰放下去,八千多米的山放下去,山顶都被海水淹没了。3、引导学生提问:海洋这么大,这么深,你们会思考什么问题呢?4、归纳学生发言,观看视频——神奇的海底世界。5、用一句话说说观看视频后的感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读课题。1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2、自由大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3、指名读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4、正音:波涛澎湃窃窃私语打鼾蕴藏海参5、导抓住课文的开头、结尾,弄清说明事物主要特点的阅读方法。指导:课文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用几个自然段来回答,大家扫视一下。学生扫视课文。再看最后一节,说海底是怎样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纵向联系《小镇的早晨》一课,让学生理解这种:“总起——分述——总结”的写作结构。6、师小结:这类文章,往往在一开头或者结尾,把事物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点概括起来。那么阅读《海底世界》,看到文章这样结尾,阅读时一就要怎么想?(景色怎么奇异,物产怎么丰富?这样读起来,就更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现在就抓住八个字来读全文。7、学生再读全文,在自然段旁边做批注。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A学习第二自然段1、创设情境,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蓝色的大海图画。)问: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汹涌澎湃)。可海底呢?体会“依然”的用法,理解“宁静”的含义。2、现在老师让你们潜入海底,向老师报告在诲底看到的奇异景象。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懂了?3、师描述: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现在请你们当潜水员,穿上潜水2衣到海底去。(板演潜水员慢慢往大海的深处移动。)海下一百米比较亮;二百米不那么亮了;三百米开始暗了,四百米更暗了;五百米以下,全黑了。这财你们发现了什么?请报告。4、学生自由发言。5、师启发:那点点光亮,像什么?6、浏览资料——《海底的冷灯》。7、引导口语练习: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B学习第三自然段1、启发:海底是宁静的,但是不是一点声音没有呢?让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2、课件介绍水中听音器和海洋工作者正在倾听海底的画面。3、现在请你们也来当海洋工作者,戴上耳机(两手掩耳,模拟情境),4、老师模拟深水鱼发出的响声(轻轻地):嗡嗡、啾啾、汪汪、呼噜。发问:听到了吗?随机理解“释窃窃私语”即私下里偷偷地说话。5、出示板书;进行比较读:(1)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2)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体会体会哪一种好?(课文上把海底的动物比作人一样,而且有许多悄悄话要说,写得挺神秘的。)(用了“……像……一样”,又仿佛使我们真的听到了一样,更觉海底世界的奇妙。)6、小小辩论会:海底到底是“宁静”还是“热闹”呢?(同桌讨论——文中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3C有感情朗读第1、2、3自然段。四、课时小结,留下悬念。1、教师小结:海大:地球的面积三分之二是海洋。海深:最深的超过一万米,海底有亮光,是深水鱼发出的,从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