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是其基本需求,大幅度提高国民健康保障水平对改善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质量会起到促进作用。当前我国人民群众面临着诸多亚健康问题,一些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各种癌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年龄段的社会群体中。追溯问题根源,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满足百姓体育社会保障的基本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对大众体育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构建,明确我国群体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重点任务、基本标准,推动建立促进城乡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公共保障机制。1大众体育、社会保障、大众体育社会保障的概念界定1.1大众体育的概念大众体育是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也称群众体育或社会体育。1.2社会保障的概念1.2.1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国际劳工组织在1942年出版的文献中将社会保障界定为: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自助并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1]。1.2.2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国内社会保障领域的知名教授郑功成将社会保障界定为。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1]。1.3大众体育社会保障的概念界定综合大众体育和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参照国际惯例,以我国特有的国情、经济发展和国民保障为依据,有学者将大众体育社会保障界定为:国家和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公民群众体育活动保障系统[2]。2构建我国大众体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2.1我国大众体育社会保障目前存在的问题2.1.1大众体育的组织管理不够完善第1页共4页我国居民参加大众体育的自制力与凝聚力不够,城乡体育人口的差异也比较显著,居民对参与大众体育的认同心理不明显,主要原因为大众体育的组织管理人员匮乏、权利义务观念较差,各单位的沟通尚不够紧密,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关系网。2.1.2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缺乏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是大众体育社会保障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区域公共体育服务不均等,从整体看,城市明显优于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普遍缺乏体育活动设施和场地。2.1.3专业健身指导员配备不足部分地区投放大量体育器材、设施,没有专人指导,群众没有科学地使用,老年人群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更是不知道哪些体育设施适合他们健身以及如何去使用。这就导致很多器材浪费,亦凸显了专业健身指导员配备的不足。2.2构建我国大众体育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积极推动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为民办实事范围,旨在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目前还有很多地区未将此任务落到实处,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是否纳入各地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内容;群众是否走出家门即可健身;大众体育的保险制度是否完善。由于好多省市还没有落实任务,群众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到全民健身计划中,因此,明确我国群体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重点任务、基本标准,构建完善的大众体育社会保障体系是非常必要的。3我国大众体育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所采取的各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社会保障子系统的总和。我国大众体育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划分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部分。3.1大众体育社会救助大众体育社会救助是指保障大众体育参与者的最低体育生活需求。主要针对无收入的公民、只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公民、遭受自然灾害的公民,国家在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前第2页共4页提下,使其参与到大众体育活动中。城乡居民同为我国居民,有同等参与大众体育的权利。我国对农村体育保障资金的投入远远低于城市,造成了明显的城乡差异。这就需要政府与各级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加大对农村体育保障资金的投入,减小差异,提高对农村的体育保障能力。3.2大众体育社会保险大众体育社会保险是基本保障,保障群众在从事大众体育健身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本人或家属获得一定程度的赔偿,这里主要是指大众体育人身保险。不同运动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