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1/3《第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设计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孙小群一、【教案立意】《第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是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第一节教案内容。本专题主要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这是近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断求索的思想历程。对此,陈旭麓先生在其著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是这样评价的:“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的思想的涨落相继出现的。”在这不断涨落的思潮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体悟到先进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勇敢追逐现代化潮流的探索精神,倾听到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脚步。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应该为我们的学生所传承,为我们继续追逐“中国梦”提供精神养料。二、【教案依据】教案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三、【教案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知道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及年代的维新变法思想;()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的艰难历程;理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的,培养学生用全球史观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演变的国际背景;()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史料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导学案中的表格形式,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完成世纪中期至世纪末期先进中国人的思想探索足迹的基础知识梳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评价,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学科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实地考察等方式查找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化的相关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小论文、汇报等形式呈现成果,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并激发学生对于武汉地方史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勇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通过开展张之洞与武汉早期近代化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我是武汉人,我爱大武汉的情怀。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2/3四、【教案重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内含及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内含及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五、【教案难点】近代中国人思想探索的趋势及其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维新变法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六、【教案过程】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活动教案设计意图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中国梦”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利用现实的,学生身边的话题导入,更贴近学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过程了解世纪中期到世纪末期先进中国人思想探索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课前自主读书完成表格。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完成导学案中的表格填写任务,并初步掌握思想主张的含义。课件展示表格;并通过鸿合备课仪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用好教科书引导学生梳理思想主张,落实基础知识,为后面课的开展打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过程理解世纪中期至世纪末期先进中国人的思想主张内涵及探索呈现的趋势。教师组织、启发引导。思考发言课件展示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使学生理解思想主张的内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