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以高科技或新型电池为背景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高考常见的切入点,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1)选择题重点考查电极的判断、电子及离子的运动方向,电极反应类型、电极附近或整个溶液的pH变化,以及判断电极反应式的正误等。(2)非选择题主要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极产物的判断及实验现象的描述等。对原电池观察不仔细,忽略介质的作用,是学生在高考中失分的主要原因。返回[考题印证]1.(2010·浙江高考)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Li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返回A.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1价B.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D.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2e-===2Li++FeS返回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新型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能力。从组成材料看,负极应该是单质锂,电极反应为:Li-e-===Li+,A、C项不正确;充电时,阴极即为原电池的负极,但是反应恰好相反:Li++e-===Li,D项不正确。答案:B返回2.(2010·安徽高考)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返回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返回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该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H2被氧化,在负极(a极)发生反应:H2-2e-===2H+,H+由a极转移到b极,D项正确;O2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b极)发生反应:O2+4H++4e-===2H2O,则电子从a极流向b极,A、B两项不正确;C项因未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不正确。答案:D返回返回该考点在高考考查中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出现于综合题中以填空形式进行考查,题型稳定、难度不大,考查的角度主要有:(1)电解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离子放电顺序、电极产物的判断;(3)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分析;(4)与电解有关的简单计算。返回学生对离子放电顺序理解不深,不能灵活运用,不能正确识别多个装置之间的联系,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离子放电顺序是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判断电解产物的关键,必须牢记;对于串联电解装置的理解要抓住两点:一是电子守恒,二是阴极与阳极相连,以此类推。返回[考题印证]3.(2009·全国卷Ⅰ,节选)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返回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①电源的N端为________极;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________g;返回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解析: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说明c处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电极应为阴极,则M为负极,N为正极。甲中放的是NaOH溶液,电解时实质上是电解水,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而要求算出b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就必须先根据丙中K2SO4浓度的变化计算出转移电子的数目。返回设丙中电解水的质量为xg,由电解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可得:100×10%=(100-x)×10.47%,x=4.5g,所以整个反应转移了0.5mol电子,根据电极方程式可计算出b电极放出的O2为0.125mol,其体积为2.8L,c电极上析出的铜为0.25mol,其质量为16g。返回甲中电解的是水,NaOH浓度增大;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