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丰城市第一中学鄢军民[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在课本49页-51页。[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等腰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2)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并自觉地加以数学上的分析,而且通过“轴对称”现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教学分析]: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结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b)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c)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教学策略]: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具学具]:电教媒体,自剪等腰三角形纸片[教学流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点,(埃及金字塔、艾菲尔铁塔)照片里面有什么图形?等腰三角形通过观察得知,每幅图形中都有三角形,引出等腰三角形出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图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腰、底边、顶角、底角概念。(通过观察,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在小学已经学过,轴对称图形上节课学过,所以引入即可)(三)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教师提示:学生先思考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学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不同方法,如折叠法和观察法找出对称轴。鼓励学生思考和操作相结合。用语言描述从而导出(2)(3)中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2)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3)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4)沿对称轴对折,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特征?说说你的理由。(教师鼓励学生在操作中尽可能多的探索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并尽量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既可以根据折叠过程中某些线段或角重合说明,也可以运用全等来说明。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电脑演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为“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DABC21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4、动手实践,加深认识1、证一证(课本P50)2、做一做(课本P50)(四)综合练习,拓展思维(电脑演示:登山旅行扣,建筑……1、在你所学过的基本几何图形中,举出几个轴对称图形来,找出对称轴。(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