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所陶醉。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现在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语言之美。•2、研读,品味意境之美。了解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得。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陶弘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写作背景简介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答复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信陶弘景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自主学习】•1、陶弘景华阳隐居南朝梁山中宰相•2、颓竞yù•3、(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6)参与,这里指欣赏。•4、(1)对偶(2)借代、对偶•5、(1)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2)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3)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4)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青林翠竹,四时四时俱备。俱备。晓雾将晓雾将歇歇,猿鸟乱鸣;,猿鸟乱鸣;夕日欲夕日欲颓颓,,沉鳞沉鳞竞跃。竞跃。实是实是欲界欲界之之仙都仙都。。自康乐以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其奇者。yù一、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一、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tuí四季都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指人间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参与二、翻译句子,整体感悟。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四时俱备。俱备。晓雾将晓雾将歇歇,猿鸟乱鸣;夕日欲,猿鸟乱鸣;夕日欲颓颓,,沉鳞沉鳞竞跃。竞跃。实是实是欲界欲界之之仙都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其奇者。同学们,竞赛开始啦,每人选一句翻译,你愿意服输吗?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赏谈的呀。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河流历历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的长啸、鸟雀的鸣叫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译文译文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这实在是人间天堂啊。三、朗读,入文入景,品味语言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都四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