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方面展开说课。一、说教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材作了以下要求:1、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二、说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及课标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发扬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三、说学情:《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课前我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93%的学生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87%的学生能正确表述“因数的含义、一个数因数的特点”。2、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有97%的学生喜欢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根据学生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难点为: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关键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五、说教法:针对教学重点,我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作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针对教学难点,我主要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六、说学法:在学法上我采取让学生用动手操作、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讲究重操、重学、重习、重实。七、说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于是,我决定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从“复习铺垫,激趣导入”“点示目标,设疑自探”“小组交流,合探解疑”“互动展示,点拨诱导”“当堂训练,适度拓展”“概括总结,反思内化六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的大地震。我国政府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第一时间给日本捐送了救灾物资。我家孩子也在家折了一些千纸鹤想寄给日本的小朋友,她折了红色千纸鹤10个,黄色千纸鹤15个,要想让它们分别装入信封,每种颜色的一样多并且没有剩余,每个信封可以装几个?最多装几个?同学们想不想帮他回答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最大公因数”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这一现实情景的对话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之中。这一环节着眼一个“疑”。(二)、点示目标,设疑自探:1、出示学习目标: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通过学习目标的出示,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达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2、出示自学导纲:阅读课本79页至80页内容。(1)请同学们借助学具、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完成79页上的例题,看看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2)、请同学们结合因数的知识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几种情况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的概念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4)、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示?通过自学导纲的出示,设置疑问,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章可循。(三)、小组交流,合探解疑: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在10分钟内完成自学提纲。学生凭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积极参与、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