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成就数学课堂的精彩内容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关键词:数学生活兴趣数学课堂精彩正文:《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我们经常说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觉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吸引着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思考、乐于想象、乐于创造。教师要尽量还原数学的生活本色,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又热又渴,唐僧派八戒找个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汗淋淋地抱来一个大西瓜。悟空说:“咱们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到四分之一,怎么样?”八戒一听就急了,“什么,我找来的西瓜,只能得到四分之一,太少了,太少了。不行,不行,最少也得分到六分之一。”听了八戒的话,悟空笑得前俯后仰:“你这贪吃的八戒呀,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同学们,悟空的话有道理吗?”这样就使学生原先感觉较模糊、抽象的分数大小比较问题变得形象而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2.环境营造,媒体辅助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48只害虫,小青蛙吃了20只害虫。这时我让学生就“青蛙吃害虫”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练习题:“红星小学六年级有45名学生,在3名教师的带领下去春游,车票是每人10元,团体可优惠,满50人可按90%优惠,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买车方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学生特别感兴趣,很快地整个课堂就成为学生思维的放飞场,学生们很快得出多种方案。1、每人单独购票:10×48=480(元)2、集体团购,并买50人的票:10×50×90%=450(元)3、集体团购,多买2张按原价卖出去:10×50×90%-10×2=430(元)4、集体团购,多买2张按90%转卖出去:10×50×90%-10×2×90%=432(元)以上方案,构思奇特,算理充分,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体现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加以探究,不仅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