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人单位选才标准看大学生德育摘要:德才兼备是中国社会公认的选贤任能的标准,是中国社会传统人才观的精髓。当今,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即将被录用的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应聘者能否被录用。鉴于此,认真分析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以及高校大学生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用人单位选才标准德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4-0304-0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用人单位赢得市场竞争的内力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旨在塑造人的灵魂,启发人的良知,净化人的心灵。学校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一、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德才兼备是中国社会公认的选贤任能的标准,是中国社会传统人才观的精髓。从孔子的“天地之间人为贵”看领导人才在中华民族腾飞中的巨大作用,从“管仲论相”看中华民族的雄才思索,从司马光的“德才全尽说”看中华民族的贤才标准,从姜尚的“八征”、诸葛亮的“七观”看中华民族的人才政策,从毛泽东的“红专论”、xxx的“四有”人才观看中华民族的人才理想。不难得出,德才兼备是中华民族人才思想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人才理論的光辉结晶,也是选用领导人才的根本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越发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人才的衡量标准,当然要看“智”的因素,即知识水平、尤其是掌握和运用高科技知识的水平。然而,市场竞争和全球化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呼吁诚信等道德精神。竞争社会中员工的意志品质、责任感、合作精神等将决定着企业是否具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放社会和全球化社会条件下,员工具有更多地选择,他们可以不断跳槽,为保守商业机密,用人单位也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道德修养。因此,同任何其他时代一样,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决不能以“智”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还必须同时看“德”的因素,必须有“德”的衡量标准。“德”的标准当然是很宽泛的,但真正配称为人才者,至少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法律和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一个不能过正常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反社会的人,他的智力程度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大的贡献;相反,如果走向反面,道德堕落,他倒可能使用所掌握的高技术,对社会造成比常人更大的危害。真正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有德无才,干不成事;有才无德,要干坏事。这是古今中外人才成长和使用的一条普遍规律。鉴于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在高校教育中应把德育看作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百育德为先”,高校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强调道德素养在人才素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要将与学生的就业指导相关的德育内容贯穿到德育的全过程,着力发挥就业指导和教育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素质的拓展所具有的直接而强烈的导向作用。这样就能将德育的导向性与学生对个人发展的关心和期望密切结合起来,从而使高校德育收到实效。二、用人单位对高校德育的期盼有学者曾就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期望对522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这些单位中,国家机关110家,占19.9%;事业单位202家,占36.6%;国有或集体企业94家,占17%;民营或私营企业66家,占12%;三资企业35家,占6.3%;其他类型单位45家,占8.2%。调查结果(见下页表1):据下页表1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是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方面。这四项中,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外,其余三项与高校德育内容紧密相连。美国未来协会指出,21世纪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时代,一名现代员工必须具备三种技能:知识能力、个人能力、国民能力。其中,个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