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马尔康县中(大英县河边初级中学校)杨玉梅2013年11月马尔康县中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活动教案捕蛇者说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一、板书课题:《捕蛇者说》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三、学习过程(一)、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五分钟后找学生读,看谁读的又快又准啮(niè)人腊(xī)之挛(luán)踠(wǎ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为之几(jī)死者数(shuò)矣莅(lì)事者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顿踣(bó)死者相藉(jiè)曩(nǎng)隳(huī)突恂(xún)恂而起其缶(fǒu)谨食(sì)之熙(xī)熙而乐(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十分钟后找同学翻译课文(三)、当堂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君将哀而生之乎:生:(2)而乡邻之生日蹙:生:(3)殚其地之出:殚:(4)犯寒暑:犯:2.下列各句中的“为”与“向吾不为斯役”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D.不足为外人道也。3.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号呼而转徙”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4.翻译:(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此段文字出自《》,这篇文章选自《》,作者是:(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翻译,给课文分段,8分钟后找同学板演,其他同学订正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至4段;第三部分,第5段。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1层(“永州之野产异蛇”至“无御之者”):写蛇的产地、外形特征和剧烈的毒性。第2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至“杀三虫”):写蛇的医学功用。第3层(“其始”至“永之人争奔走焉”):交代出永州人争捕异蛇的原因。这一部分是写毒蛇之毒和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第二部分可分为三层。第1层(第2段):交代蒋氏三代人所受的毒蛇之害。第2层(第3段):这是个过渡段,写作者出于怜悯、同情之心,想为蒋氏解除捕蛇的痛苦。第3层(第4段):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是蒋氏对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这一问题的长篇答话。第三部分,点明全篇主旨。这一段可分为两层:第1层(“余闻而愈悲”至“今以蒋氏观之,犹信”):这一层由“疑乎是”到“犹信”的转折,更增强了赋敛之毒比毒蛇更毒这一主题的表现力。第2层(“呜呼”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说明了写作目的,即“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俟(sì)夫(fú)(五)、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写作方法,五分钟时间自学,要求学生列四、板书设计:1.使用衬托突出重点。2.使用对比表现主题。五、当堂训练一.阅读选择题<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1.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去”字,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1)何为不去也(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A、(1)(2)(3)(4)B、(1)(3)(4)C、(2)(3)(4)D、(3)(4)2.选出对下面一句话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B.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C.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D.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3.选出分析正确全面的一项()A.<甲>文主旨在于揭露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残酷现实<乙>文的主旨是反映孔子告诫弟子要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