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率的提高贵在求真广西来宾市金秀县民族中学陈家辉怎样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都想的问题。走进课堂面对全班学生,教师想尽办法,就是让每一节课都有亮点,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教师能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形成有道德的人是最理想的;可现实是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教学不够科学。有人会说教师上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导学生怎样做人等等怎么会不科学呢?回想一下我们的教学过程,怎样引入怎样复习旧知怎样传授新知怎样小结怎样练习怎样作业怎样复习巩固等等,我们是否都被条条框框套住了,特别是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都有一种感觉:上得真好!学生基础够硬,整堂课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一环扣一环,一节连一节,没有差错没有漏洞,教师就如交响乐的指挥家指到哪里哪里就是美妙的音乐。时下流行的录像课比赛更是拿学生反复练习,录制许多同样的课,然后把精彩的剪辑在一起,不好的删除掉,这样就完美地“制作”出一堂优质课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恰到好处地结合,找不出一点缺点。许多的教学方法许多的教学模式许多的教学理念许多的教学手段许多的教学仪器让教师教得堂堂课有亮点节节课有特色,教师上课得心应手,学生上课学有所获,学生考试也是理想的成绩,似乎就是完美的课。非也!静下心慢慢地分析认认真真地思考,看着每一次考试的试卷,想着每一堂课的教学,我们发现只要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反复检查的知识学生就考得好反之就考得不够理想。这是什么原因?从教近三十年的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有问题。在以考试分数为第一的现实环境下,急功近利地进行教学,猜题、押题、重点题目的反复训练,用反反复复的答案刺激学生的头脑以获取好的考试成绩,在教学中就不会遵循教育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训练规律,不会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不会以教材编排的科学性为训练主线,不会实施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不会有融合各科知识提升能力的意识,不会遵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螺旋式上升的哲学思想。结果就是高分低能,就是不停地补课不停地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停地测验批卷讲评改正走进了“讲——练——考”的怪圈,奖励高分的制度更是让怪圈越陷越深让教师和学生都疲惫不堪,教师成了教书机器,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早已不见踪影,素质教育又何从谈起?从幼儿园开始小朋友就是小红花贴满房间,学前班小学就是什么星什么优秀生优秀干部满分奖状贴满客厅。初中高中就是快慢班分流教学,教师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有效教学就是提高学生分数,除了分数其它都是次要的,学生答得对教学效率就是高,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如此一来,整个课堂教学就不会进行真实的有效教学,而是实施如何获得分数为主的教学行为,教师讲解答案,学生记录答案,不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尝试去探究去深思,因为进行科学的教学会用比较多的时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用更多的时间才会形成学习的技能,这对周考月考段考期考以分数论英雄的教务管理制度下的教师是不会选择这种费时费力的有效性教学行为的,所以就会存在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真实性,表面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处不在,教师讲得好学生答得好教师展示得恰到好处学生学得水到渠成,如何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何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如何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了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等等。其实,这些都被一个光鲜的耀眼的虚幻的光环遮挡住了——不真讲不真学不真评,教师上课不真,不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学生不真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去;评价者不真实地评课,不以科学的教育发展眼光来看待整节课,优质课中规定使用什么不能使用什么,教师讲多少分钟,学生练习多少分钟,学生合作学习多久等等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肢解掉了。拿《语文》课来说,语文教科书的编排是有科学性的,有精读、讲读、独自阅读、课外阅读等课文,但很多教师都只上精读课文,重点讲解课后练习,为了分数,不按编排体系实施教学,最有可能成为试题的古诗文文言文和重点课文就先进行教学,许多学校要求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就要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