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学生未来探究语文课堂—五语“听常规建规范”活动小结•9月9日涂建老师执教《我的房间》拉开五语组常规课序幕。我的房间•贺校长正在给老师评课。•袁校长和罗主任正在和老师们一起评课。贺校长充分肯定了涂建老师的优点,教学过程清楚,孩子们积极与课堂,教师能适时点拨、积极引导,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希望:教师要放眼学生的未来,要有大语文观,培养孩子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可以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等。同时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图书进课堂,让学生阅读更多的经典名著,提高语文素养,关注孩子一生的成长。袁副校长和罗主任则和老师们深入探讨了对这篇课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智慧的火花激发了许多灵感,思想交流与碰撞,让大家对语文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袁志博校长率先在组内上《话说长江》一课。•课堂中,学生们静心读书,习惯好!老师们都在认真学习。瞧,我们的董老师记得多认真呀!老师们听得聚精会神!袁校长幽默风趣的语言,轻松愉悦的教学课堂不仅深深吸引着学生,也深深吸引着我们。整节课教学过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字词的教学,扎实、有效,如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很好地区分了“拔”与“拨”的区别,由字到词到句,一环扣一环。课文的教学,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体会、作比较,将学生假设成摄影师来取景等多种形式,将枯燥乏味的说明文上得生动、有趣,是一节很好的引路课。祝艳老师执教《长江之歌》。•袁校长和老师们积极听课、评课。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祝老师针对高年级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转向对表达方法的领悟,逐步实现由读到写的转变。本课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主要抓住重庆哪两个重要方面的特点来写的。学生很快抓住“山城、雾城”两个重要特点。在学完“雾城”的特点后让学生体会先写“雾城”,在写“山城”行不行?,学生立即答道不行,因为“雾城”的形成是因为“山城的特殊地理位置而造成的,学生明白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篇课文3、7、8自然段承上启下,转换话题如行云流水,引导学生关注到文中这些自然、巧妙地多独断,让学生揣摩到文本的表达顺序。师徒结对,多么温馨的场面呀!同课探究《石灰吟》古诗教学尽显风采魏老师和熊老师同课研究,分别进行古诗教学,共同研讨。他们结合诗文由物及人,结合于谦的生平资料,着重感悟于谦为了留存清白所做的牺牲,在同学们情感升华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读出对于谦的赞扬、崇敬之情。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其实这种教学思路是在最传统的解词、释义、串句屡遭失败后,集大家智慧而成的。真正体现了“斟酌”、“推敲”两个词的含义。自主探究神游《藏北草原》自主、全作、探究——带领学生神游草原李老师通过复习导入,质疑,将学生的注意力,思路引入文本,如饥似渴地研读文本,感受作者笔下的草原景和人的特点。其次,让学生读、思、划、议,找出草原景美、人美的句子细细品读。品味文章中美的语言,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在学习印象深刻的丰收节的两个场景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献哈达,看画面,表演读加深对丰收节的印象,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人美。祝福祖国《向五星红旗敬礼》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说词,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的,于是,郝老师给学生范读诗歌。老师的朗读是很有激情的,学生们听着,不知不觉中也跟着朗诵起来。当老师读完的时候,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看看孩子们,有的满脸通红,有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有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这时,老师没有去讲该怎样去读书,而是直接问学生:“你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立即便有好多个学生举手了,他们说:“我看到了好多人牺牲了。”“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由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的全过程。”“我看到了攀登者勇攀高峰的精神。”“我看到了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我还看到了航天英雄的笑脸。”“我更感受到了国家的富强。”……每点了一名同学回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