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路的初步知识及连接方式上海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电路的初步知识及连接方式【知识地位】本部分内容是电路的初步知识,是学好电学的基础,可以说是电学的基石,在中考中一般以选择,填空及作图题的形式出现。【跨越障碍】一、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其中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1、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电中和:两种不同的电荷相互接触时正负电相互抵消的现象,有时伴随有火花的产生。O(∩_∩)O送你一招:在干燥的天气里,在干燥的手上戴一副线手套,两手相对乒乓球摩擦,拿着摩擦过半分钟的乒乓球,松手使球自由下落。你将会看到球没有竖直下落,而是走了一条弧线,甚至还能钻到你的袖筒里去呢。^_^小提示:导体导电与绝缘体摩擦起电起电和导电是两回事,不能混淆。绝缘体摩擦起电,实质上是因摩擦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尽管绝缘体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还有一部分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因而使物体起了电。可见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导电是导体定向传导电流,由于导体上的自由电荷不受原子核的束缚,能从导体上的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地方,从而使物体导电。可见,导体导电的实质是电荷的定向移动。但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能变成导体,实质上是束缚电荷因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变成自由电荷。例1、一个带正电的小球甲排斥小球乙,则小球乙:()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负电D、可能不带电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答案:B例2、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橡胶棒带电,却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通过探究请说明怎样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思路分析】橡胶棒是绝缘体,用摩擦的方法使橡胶棒的一端带电后,电荷基本上保持在摩擦部分,不可能传到手上再通过人体进入大地.应当指出,如果空气潮湿,用摩擦的方法使橡胶棒带电后,潮湿的空气成为导体,橡胶棒上的电荷很快就传到空气中去,橡胶棒没有多余的电荷也1就不显电性。(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解题过程】金属棒、人体、大地都是导体,用摩擦的方法使金属棒的一端带电后,电荷很快通过金属棒传到手上,又通过人体进入大地.金属棒上没有多余的电荷,也就不显电性了.如果把金属棒的一端包上橡胶、塑料、棉布等绝缘体,手握在这些绝缘层上,而不直接接触金属棒,用摩擦的方法仍旧可使金属棒带电.二、电路的组成所谓的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其中:电源是向电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用电器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设备;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用电器的,其作用是传输电流;开关的作用是用来控制用电器和电源的通断的。可见,对于电路的组成,这四大元件缺一不可。例3、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必须有,而且电路是。答案:电源通路三、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这时,电路是闭合的,且处处有持续的电流。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假如电路某处断开了,电路中就没有了电流。3.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或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的电路叫短路。(1)短路的分类短路有两种形式:一是整体短路,也称电源短路,它是指用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此时电流不通过任何用电器而直接构成回路,电流会很大,可能会把电源烧坏。二是局部短路,它是指用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的两端。此时电流不通过电器而直接通过这根导线发生局部短路时会有很大的电流。因此,短路状态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2)短路的实质无论是整体短路还是局部短路,都是电流直接通过导线而没有通过用电器,使电路中的电阻减小从而导致电流增大。这就是短路的实质。(3)短路的分析方法有时短路发生得比较隐蔽,一眼不容易看出,如何分析呢?可以采取电流优先流向分析法。如果电流有两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