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与学科能力课后巩固提高1.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以下观点:①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②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③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上述观点的提出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整体性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答案:C2.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由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答案:C用心爱心专心13.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努力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解析:生态农业建设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则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D4.全长1963公里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面建成通车,其中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的目的不包括()A.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D.防止出生率下降,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解析:目前我国藏羚羊的种群一共分居于四块区域:新疆的阿尔金山地区、青海的可可西里地区、西藏的羌塘地区以及青海的三江源地区。其中,可可西里地区是藏羚羊产崽的核心区域。周围三个地区的藏羚羊每年6月都要前往可可西里产崽,然后于当年的9月返回。所以设计动物通道可以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使其能够正常繁殖,保持正常出生率,维持种群相对稳定。一般地,铁路不会造成严格的地理隔离,即使地理隔离可以形成新物种也不至于破坏物种的多样性。用心爱心专心2答案:C5.如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________效应。(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3)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4)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什么问题?至少列举三种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温室(2)作物家畜食用菌、蚯蚓(3)物质利用率(4)①农村燃烧秸秆和柴草的热能利用效率低②使秸秆不能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与农作物之间物质循环遭到破坏,以致于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不能迅速提高③导致滥伐林木、乱铲草皮,植被受到严重损毁,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农业生态环境恶化④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大气,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影响人们的用心爱心专心3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等⑤温室效应,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土壤沙漠化6.如图是某一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如图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仅从质量考虑,若要生产2kg鸡肉,最多需要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