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带上她的眼睛》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想象奇特、构思巧妙的写法。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感受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情怀,体会人性的光辉和魅力。二、作者简介刘慈欣,1963年6月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不能共存的节日》《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2015年8月23日,他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闲暇:闲空。凸现:清楚地显现。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常用来表达视线或者心理状态不清楚。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心有灵犀xī:指彼此心意相通。二、主题概述小说叙述了“我”带着一位被困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员的“眼睛”(即传感眼镜),去草原呼吸新鲜空气,看小花,嗅花香,感受小溪的清凉,看月亮等,表现了这位女地航员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呼唤人们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珍视生命,珍爱所拥有的一切。三、文章结构2第一部分(第1—5段):故事的开端。“我”要去度假,但主任要求“我”带一个小姑娘的“眼睛”一起旅行。第二部分(第6—24段):故事的发展。写“我”带小姑娘的“眼睛”去她起航前去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事物。第三部分(第25—45段):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并补叙“落日六号”失事的情况。第四部分(第46、47段):故事的尾声。“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四、思考探究1.本文开头,“眼睛”还能被人单独带走,这样写有何作用?开门见山,直奔故事主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在我意识深处,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也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明“我”由过去对自然的漠视到感觉的复苏,暗示小姑娘的行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3.第32—43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何种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插叙。交代了“落日六号”的失事过程,解开所有的疑惑和悬念,使情节更加完整,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4.结尾段有什么作用?以一个安慰着“我”的想法收束全文,深化了主题,暗示小姑娘的经历、品质彻底改变了“我”,“我”会带着小姑娘的精神更好地生活。5.文中是怎样刻画“我”的形象的?“我”对于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文中对“我”的性格刻画,多是从对“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体现出来的。“我”毫不介意带上女孩的“眼睛”,表现出“我”豪爽的性格,却也因此缺乏耐心,而女孩无意中却成为“我”的老师,让“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有所不同。“我”的转变表明“我”的心地善良,只是一直以来被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与女孩之间性格的对比,凸显出文章主题,呼唤人们关注生活,回归最本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