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文学可以说是我国伟大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在我国的文学长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家知道"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吗?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礼记》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五经”里面《礼记》中的一篇《虽有嘉肴》。《礼记》@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重点)3、在正确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学习难点)《礼记》的相关知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找学生展示)•••教学相长:•弗食,不知其旨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兑命》曰:“学学半”生字检测(zhǎng)(fú)(zhǐ)(qiǎng)(yuè)(xiào)(xué)这篇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请大家再次大声读课文,注意节奏,小组内各展风采,选出一个优秀者在班上展示。诵读展示诵读展示注意停顿(结合课后练习“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各小组齐心协力,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并将不懂的字词圈出来。2.每组派出一个组员来解释红色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疏通文意注意红色的词语(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其此之谓也虽然好,美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甘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了。反省自我勉励促进。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3.抽出各组小组长,每人翻译一句话;其他小组有不懂的字词可举手提问。翻译风采展示台: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6.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7.《兑命》曰:“学学半。”《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8.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理清文章思路:默读课文,将文章划为三层。•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第三层(“故曰……其此之谓乎”)问题探讨,分析文意•分析课文第一层: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嘉肴”“弗食”开篇,有什么用意?明确:嘉肴——至道;弗食——弗学;旨——善。以“嘉肴”“弗食”“旨”的比喻引出“至道”“弗学”“善”。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下文的“学”。类比论证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似的事物,主张因为事物相似,因此在其中一事物身上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分析课文第二层:分别找出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