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说课程序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上册第三章新陈代谢第八节的内容。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①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技巧)直观、阅读教学法观察法:观察课件,得出结论讨论法:共同思考,得出结论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聪明绝顶的人类还是肉眼难寻的细菌,,如果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提出课题:第八节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类型第八节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概念C6H12O61、有氧呼吸怎样进行?2丙酮酸酶6CO24[H]能2ATP热能2ATP热酶6H2O20[H]12H2O6O2酶能34ATP热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分析: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从何而来?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⑥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场所反应物产物释能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主要是葡萄糖丙酮酸H2O[H]、O2丙酮酸[H]CO2、[H]H2O少量少量大量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2、什么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3、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1mol葡萄糖释放2870KJ,有1161KJ转移至ATP(合成38molATP)酶现象1、为什么被雨淋湿的谷堆会发烫?2、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味。)4、什么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葡萄糖丙酮酸无O2过程:酒精+CO2+少量能量酶(大部分高等植物、酵母菌)乳酸+少量能量酶(马铃薯块茎、玉米胚、脊椎动物肌细胞、乳酸菌)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C6H12O6酶2C3H6O3(乳酸)+能量1mol葡萄糖释放225.94KJ,有61.08KJ转移至ATP(合成2molATP)1mol葡萄糖释放196.65KJ,有61.08KJ转移至ATP(合成2molATP)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分析: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相同点场所条件产物能量变化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