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二下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1.高二下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2、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3、范围:生物圈。(二)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具有循环性。二、实例——碳循环(一)无机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二氧化碳和碳酸盐。(二)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三)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四)特点:具全球性,可反复利用。(五)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1、温室效应的形成:CO2与悬浮粒子是决定地球温度及气候的关键因素。CO2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当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使地球变暖,这种热能又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再次被CO2吸收,从而使大气层成为地面的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2、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1)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3、影响:(1)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就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2)由于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降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4、缓解措施:(1)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3)开发清洁能源。2.高二下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1、结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生产者植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讨论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3.高二下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指连续XX的细胞,从一次XX完成时开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到下一次XX完成时为止.(2)有丝XX:XX间期的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XX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楚、排列;后期XX;末期消逝.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XX,染色体数目临时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XX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XX方式不同.(3)减数XX: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XX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XX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